首批創業板公司34位股東解禁市值將過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統計顯示,第一批28家公司在上市前發行的巨量限售股份將于10月30日解禁上市流通。以目前的持股數量和股價計算,僅是自然人投資者,首批28家公司34位股東解禁市值將過億。
綜合媒體9月21日報道,自首批公司于去年9月21日開始招股以來,創業板經過一年快速成長期。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經有120家企業成功募資掛牌,而它們從A股市場“吸金”總額達到848.53億元。
巨量限售股10月30日解禁
第一批28家公司在上市前發行的巨量限售股份將于10月30日解禁上市流通。
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一般在公司上市36個月后才能出售股份,而其他股東的限售期則多為12個月。在僅僅12個月過去后,以目前的持股數量和股價計算,僅僅是自然人投資者,首批28家公司中就將產生34位解禁股份市值超過1億元的“解禁億萬富翁”。
根據最新股價計算,目前創業板總市值規模最大的樂普醫療,截至9月17日的市值已達227億元,其最大的個人股東———總經理蒲忠杰持有的公司股權已價值33.8億元。華誼兄弟更是批量制造了11位億萬富翁:不僅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忠軍、王忠磊兄弟股權市值合計超過30億元,就連馮小剛、張紀中等參股該公司的知名導演,手中即將解禁的股權市值也將過億。
套現高管悄然涌現
雖然上述這34位與億萬富翁距離最近的股東并不一定選擇馬上套現離開,但有部分創業板公司高管已經迫不及待地通過辭職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準備套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離開自己奮斗多年的公司的創業板高管超過40位。有業內專家認為,為了規避“上市公司高管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的限制,可能有高管希望用“以退為進”的方法準備套現。
一般認為,主要股東的減持將成為公司股價最大的利空因素。一家大型財經網站的調查統計顯示,在高管自己不看好公司的情況下,有75.4%的接受調查者不會買入創業板公司股票。此外,高于實際價值的股票估值、豐厚的套現回報、對未來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固有的“畢其功于一役”的上市模式,依然是創業板的隱憂。
在狂躁的背后,創業板公司的實際業績卻給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剛剛發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中報顯示,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中,雖然有21家公司的中期業績同比增長,但7家公司業績的下降已將創業板光環摘下,其中寶德股份業績更是驟降八成。
(吳蘭蘭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