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直面既得利益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17 19:27
中國社科院
財經院研究員
楊志勇
2月1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增量改革已難以滿足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時值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之際,我們更需要堅定市場經濟改革目標,更深入地去探究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礙了改革。
在經濟改革大方向既定的背景下,具體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設計上,仍有一些問題待解。除此之外,一些目標盡管已有非常明確的改革方案,但在實施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
改革開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既得利益者。經濟結構的調整意味著某些行業的衰落,某些行業的興起。興衰本是平常事,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但利益受損者會設法阻礙此進程。
經濟體制改革既會沖擊舊的既得利益者,也會形成新的既得利益者。這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的形成和演變中,都需要重點予以關注。壟斷行業改革之所以難度重重,與既得利益者以各種各樣的借口拖延改革密切相關。
經濟運行中也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既得利益者。各種既得利益者通常會以社會目標或公眾利益為幌子,爭取自身利益,從而阻礙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阻礙社會公平的改善,給經濟穩定和增長留下多種隱患。但是,各種既得利益者存在有其合理性。正是考慮了多種利益主體的利益,改革才能走到今天。改革的深入,還必須兼容多重利益,才能實現包容性增長。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深化改革中的難題,需要充分的討論。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應該順應體制改革的潮流。一些問題經充分討論,就可能不再是問題,并容易形成改革共識。
深化改革需要注意放眼世界,特別要提防唯我獨大的心理。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但并不代表著世界格局已經變化。歐債危機不能說明歐洲已經衰落,更不代表中國已經超過歐洲。明眼人也早已看出其中的門道。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中國模式”的討論不絕于耳。最后,清醒者意識到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代表著的是一條中國道路。中國道路距離中國夢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還需要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萬難。
中國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那只是總量。發達國家面對的是經濟高度發達階段的問題,而當前的中國,所面臨的是發展中國家如何才能演變為發達國家的問題,要提防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出現的難題。不要因發達國家當前面臨的難題就否定所有一切。
我們也要很清醒地看到自己所面臨的難題。1月份進出口雙降,對外需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更是直接的警告。從1998年開始,舉國上下,都在強調擴大內需。消費和投資之間,我們做到的是更多地擴大投資,特別是立竿見影的政府投資得到了擴大。在政府消費和民間消費之間,我們發現民間消費仍然乏力。要擴大民間消費,我們已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們也看到,海外購物仍然非常流行。是什么推動了中國消費的外移?這是制度設計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從發展中國家邁向發達國家,諸多發達國家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深化改革還要注意方案設計和時機選擇的合理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實行之后,許多地方表示愿意跟進。這是一項高難度的改革,在某種意義上是讓地方政府短期內財政收入減少的改革,是需要認真設計才有可能減少社會震動的改革。按理,這對跟進者挑戰很大,但是,當前各地表現出的改革熱情也說明,一項改革只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縱然有既得利益者的約束,也完全可能加以突破。
與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1年1月28日開始的對個人自用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在重慶和上海實施之后,迄今未見一地跟進。當然,這也許是暫時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試點了,不管從試點中總結出來的是經驗,還是教訓,都是試點的成功。只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之下,房產稅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