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循環經濟催生綠色效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17 10:49
本報訊(孫德志)用糧食來釀制醬油、醋,產生的廢渣用來喂豬,喂豬產生的排泄物又生成沼氣發電,沼液和沼渣作為綠色有機肥回用到糧食和蔬菜生產中,這就是山東玉兔食品有限公司的“農業生產工業加工生豬養殖沼氣發電有機肥農業生產”的循環經濟新模式。該模式讓生產原料得到了充分利用,“體內循環”給企業真正帶來了綠色效益。
玉兔公司僅僅是山東淄博市周村區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代表。面對區域面積小、人口密度大、資源環境制約突出的局面,近年來周村區先后制定出臺《周村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循環經濟工作的意見》等保障體系和實施辦法,對全區循環經濟發展進行整體謀劃。同時,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通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改進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實施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和集中綜合利用,使循環經濟由傳統工業“資源—產品—廢棄物和污染排放”的線性特征轉變為現代工業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技術特征。
數據顯示,目前周村區萬元GDP綜合能耗由“十五”末的1.31噸標準煤,下降到1.02噸標準煤,降幅達22.0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3.6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9.74%。
發展循環經濟,最直接的受惠者是企業。作為亞洲最大的苯酐生產基地,山東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產生的蒸汽、廢水全部實現再回收利用;嘉周熱電通過新建循環流化床鍋爐,每年可節約標煤2.4萬噸,節約用電1320余萬千瓦時。
隨著循環經濟的深入實施,周村區培育了宏信化工、嘉周熱電等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有5家企業列入省、市循環經濟試點,有30余家化工、建材、紡織印染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超過20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此同時,循環技術還不斷向該區農業和民用領域擴展。周村區通過秸稈機械還田、秸稈青貯、實施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加快秸稈工業化利用等多種途徑,年利用秸稈23.6萬畝;在農村畜禽養殖基地積極建設大型沼氣工程,“豬(牛)沼果”“豬(牛)沼糧”等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得到重點推廣,基本實現了治污、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經濟、生態雙贏,農業生產無害化和資源再生增值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