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林毅夫:未來二十年中國仍需以投資拉動為主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財經訊 1月15日消息,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朗潤圓桌會上說,下一個二十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會陷入“新常態”,即高失業、低投資回報的經濟局面,而中國則將依靠較大的政策操作空間實現每年平均8%的經濟增速,投資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一向樂觀,他在此次會議上,再次重申他對中國經濟的看好,提出中國在2030年有望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未來二十年將保持8%的經濟增速,中國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50%左右。


林毅夫認為,下一個二十年中國將面臨較差的外部環境。由于結構性調整空間不足,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難以找到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辦法,“超越凱恩斯主義”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受外部經濟影響,中國出口增長將放緩。但由于中國內部有較大的反周期政策操作空間,因此林毅夫認為中國仍將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

在投資為主和消費為主的路徑選擇上,林毅夫認為還是應該以投資為主,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產業和技術的升級,必須以不斷增加的投資為載體。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中國已經躋身中上等收入的國家行列。林毅夫認為,中國剛剛邁進這個行列,產業升級的空間還很大,可以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此外,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中國雖然已經在高速鐵路、房地產方面有過一段投資熱潮,但由于中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的進程,基礎設施投資的空間還會增長。

林毅夫表示,消費需求在未來二十年也會出現較大增長,但還不足以支撐8%的經濟增長速度。他很奇怪國外為何也總是要求中國增加消費。“中國出口的優勢是消費品,如果中國國內對消費品的消費增加,國外的消費品價格就會提高。中國增加投資,對他們才有幫助。”

林毅夫指出,中國的確需要增加消費,但增加消費不能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而應該在在改善初次分配關系上著力,消除各種扭曲。

林毅夫表示,由于不合理的金融結構,使得小企業儲蓄向大企業集轉,低收入家庭的儲蓄向高收入家庭集轉,形成了“小企業補貼大企業、低收入補貼高收入”的怪像,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公平。林毅夫認為,如果初次分配能夠向有利于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方向發展,結構性扭曲能夠改善的話,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就會改善,消費就會改善。(淑靜 發自北京)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