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安全問題關鍵在標準
鉅亨網新聞中心
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
“乳品安全最根本的就是標準問題,企業的行為也是在標準的范圍內進行的,標準怎么規定它就怎么去應付。”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1月13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表示。
近日,雀巢宣布加大投資,發展其國內最大奶區。對此,魏榮祿認為,中國奶業標準的問題沒解決,企業的努力只能是杯水車薪。
魏榮祿指出,目前中國乳業仍是“標準缺失”。乳業安全標準有三個層次:一是原輔材料標準,原料和輔料都應該有個規范,產品的命名也應該有個標準。二是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規定各種奶制品的流程、殺菌溫度、時間等。三是產品成品標準。我們現在談的只是產品成品標準,前兩個標準到目前為止還是缺失的,并且前兩個標準比第三個標準更重要。
雀巢為何此時加大投資?
1月11日,雙城市人民政府與雀巢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現代化奶牛養殖。
根據此協議,未來5年,雀巢、當地政府、投資者和奶農將通力合作,投入總計25億元,以現代化技術和專業知識為依托,著重打造高效高質的奶牛養殖。
為何雀巢此時高調宣布在華發展現代化奶牛養殖?對此,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廣州市奶協會長王丁棉對媒體表示,雀巢此時加大投資明顯是要回應去年的克扣奶農風波。也有媒體分析稱,蒙牛近日的產品質量丑聞,為商業對手雀巢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
“目前宣布的信息是雀巢不斷促進現代化奶牛養殖的一個延續。”針對上述質疑,雀巢中國對中國經濟時報表示,“自1987年投巨資和精力開發雙城奶源以來,雀巢公司的目標始終都是積極促進現代奶牛養殖,并且在雙城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事實上,促進現代奶牛養殖只是雙城雀巢公司25年努力的一個方面。”
2011年10月,有媒體報道稱,雀巢涉嫌克扣黑龍江省雙城市奶農。雀巢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壟斷奶源,壓低收購牛奶價格,降低經營成本。
“目前奶農在產業鏈上的弱勢地位還是沒有得到徹底改變。”王丁棉表示,“牛奶質量定什么級別,基本都由企業和奶站說了算。”
爭議奶牛養殖模式
根據協議,雀巢一方面將在雙城建造一個世界一流的奶牛飼養管理培訓中心,為奶農提供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另一方面,將幫助所有小奶戶和個體奶戶向專業管理的奶牛小區或規模化牧場過渡,同時幫助大奶戶做大做強。為此,雀巢和雙城市政府已經共同出資1000萬元采購了1000臺榨奶設備,并免費提供給奶農,從而使雙城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實現100%機械化榨奶的奶區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措施并沒有改變雀巢原有的經營模式,那就是依靠奶農養殖奶牛,公司來收購原奶。王丁棉指出:“在這個模式下,公司對養殖環節并不負全責,風險轉嫁到了奶農身上。”
雀巢對此的解釋是,雀巢不擁有農場,這是因為不希望與奶戶競爭。“雀巢的做法是直接與奶戶打交道,而不是通過中間商。針對奶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各種免費的培訓和技術支持,并幫助奶戶向規模化、現代化過渡。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改善奶戶的生產效率和收入,更有助于建立互信,保證奶源的質量。”
有業內人士建議,雀巢要保證品質,最根本的是要進入養殖環節,利用企業的優勢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機械化養殖,提高喂養的科學性。這樣一方面能真正從源頭上把握質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奶農的養殖風險。
分散飼養和規模化養殖到底哪個更有利于中國奶業的發展?“散養是符合目前中國國情的。”魏榮祿對中國經濟時報表示,“散養最重要的是能解決三農問題。而以萬頭牛場為模式就把三農問題拋開了。”
不過魏榮祿也坦承,從長遠來看,規模化養殖是大趨勢,但是不符合當前國情。“要一步一步走,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臺灣就是利用約30年的時間過渡到規模化養殖。”
“針對當前的國情,就是要大力發展奶農養牛、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加強培訓。”魏榮祿建議,“不過最關鍵的是,標準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制定。”在與記者約20分鐘的電話連線中,這位年近80歲的乳業老專家16次提到“標準”這兩個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