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河北醞釀打造環北京新城2011年1月起實施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了解,“環首都經濟圈”方案,將從2011年1月份正式開始實施。但是涉及到養老、醫療、社保等一體化因牽涉到北京,需要北京的呼應,方案還在不斷完善和修改中。

據中國經濟周刊12月14日報道,燕郊,這個原本坐落在河北廊坊三河郊區的小縣城如今已經掙脫其基本地理意義,轉變為具有社會學意義的“京東地區”。


而隨著不久后“環首都經濟圈”發展方案的實施,燕郊將成為距離北京市區最近的“環首都新城”。

在“環首都經濟圈”方案中,河北省計劃在2010年底將上述13個縣市區的電話區號一并統一為“010”;并推進13縣市區交通基礎設施與北京全面對接,推進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輕軌建設,加快進京、環京高速公路網建設,構建與首都一體化的交通體系;同時推進與北京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環首都縣市區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政策與北京的對接融合,實現互通互認,并于2011年提供大約9萬套的廉租房用于供給創業者。

如果“環首都經濟圈”也需要一個首都,那就會是燕郊。“河北省加快環首都經濟圈產業發展協調工作辦公室”(下稱“環首辦”)將落定于此。11月9日,河北省發改委發布《關于面向全省、京津地區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公告》,公開選拔正處級職務——省環首辦主任,辦公地點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鎮。

此次選拔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在內的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或新區、開發區、工業園(聚集)區現任處級領導,年齡在45周歲以下、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均可報名參加。除了具備《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的基本條件外,應聘者還需有豐富的經濟管理工作經驗。

“現在招聘的人員快到位了,共招聘5名工作人員,1名環首辦主任、4名工作人員。省長要求一個月內人員、編制都得到位。”12月3日,河北省發改委一位人士稱。

河北省發改委新聞中心主任趙增寶認為,河北省發改委首次面向京津跨區域選拔干部,是對“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工作的具體落實,對于實現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合作具有破冰意義。

一個月速成的大戰略:從“環京津”到“環首都”

近年來,北京產業轉移速度明顯加快,京津冀作為環渤海區域的核心地區,津、冀兩地理所當然成為了北京產業轉移的承接地。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天津的優勢日漸明顯,津、冀之間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北京市各區縣2009年年報地區生產總值核實結果顯示:北京的遠郊區順義實現GDP690.2億元,人均GDP達到13869美元;而號稱“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現代化新興城市”河北省三河市,GDP僅完成268億元,人均GDP為7859美元。兩地人均GDP相差將近兩倍。

“環京津”規劃并沒有給河北帶來多少實惠,接下來如何突破?

此時,一個圍繞北京的新發展方案開始醞釀。

在2010年9月份的一個省長辦公會上,河北省發改委負責人向上任8個月的陳全國省長匯報了“環京津”規劃方案。之后陳全國拍板,將“環京津”方案變更為“環首都經濟圈”和“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兩個方案。

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關于加快河北省環首都經濟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正式出臺。包含了總體設想、目標任務、戰略舉措、政策措施、支撐條件、組織保障等實體性內容。近期要做的,就是在規劃體系、交通體系、通信體系、信息體系、金融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等6個方面啟動與北京的“對接工程”。

11月2日召開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屆六次全會,通過了河北《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舉全省之力突出抓好‘四個一’戰略重點,形成區域競相發展、協調發展新格局”。

而“四個一”中的第一個就是“一圈”,即“環首都經濟圈”。

據河北省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最初的“環首都經濟圈”方案,僅鎖定臨近北京的9個縣區,將這9個縣區作為重點突破區域,跟北京對接。河北省也拿出一些很實在的具體政策,支持這些縣加快發展。后來,由于“想擠進去的地方太多”,9個縣區最終變成了13個縣市區。

“一體化”有多遠?

“環首都經濟圈”離我們究竟有多近?

河北省計劃在今年底將上述13個縣市區的電話區號一并統一為“010”。這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中國經濟周刊》向河北省發改委核實,得到的回復是:“電話號碼是要改,原來計劃是一步到位,但目前看不太可能,因為號碼修改之后方便北京了,河北打河北的電話就變成長途了。目前有些地方像廊坊、燕郊已經改為了區號010,但是這13縣市區中離北京相對偏遠的貧困地方,現在就改有點浪費通訊資源。將來隨著總體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肯定要逐步實施。”

從河北省發改委了解到,目前高鐵和輕軌也并非不可期待,同城化涉及輕軌和高鐵的選址目前正在進行當中,還沒有最后確定。

在養老、醫療、社保等方面與北京居民實現一體化,在很多河北人看來,更像是一種奢望。河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稱,河北省社保部門還要制定一些具體的政策,具體到縣市區還要根據《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不會像當初設想的那么美好。在執行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再逐步完善。”

據了解,“環首都經濟圈”方案,將從2011年1月份正式開始實施。但是涉及到養老、醫療、社保等一體化因牽涉到北京,需要北京的呼應,方案還在不斷完善和修改中。“河北自身能做的一些事情先動起來,比如給一些招商引資的政策優惠等。”上述河北發改委人士說。

從河北省發改委了解到,為吸引首都產業轉移和聚集,河北省將單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并實施有差別的地價政策;同時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對接收的北京轉移、擴散企業自投產3年內按照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全額給予支持。

“環首都”誰說了算?

與具體的技術問題相比,“一體化”還有著更大的障礙。盡管河北有著環繞北京的優越地理位置,有著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但是兩者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巨大的反差讓河北人自己都有些“慚愧”。

長久以來,北京與河北的城市綜合實力落差較大,導致河北等周邊地區的人才主動流向北京,從而導致河北等地形成“智力缺血”遏制發展;由此便引來更大的城市品牌差距。同時由于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因素,水資源、清潔空氣等重要自然因素亦必須被重視。這使得河北臨近北京的城市不能發展重型工業,亦鉗制了其發展。

正是由于靠近北京卻尷尬陷于“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境況,河北一直尋覓機遇掙脫這種鉗制自身的陰影。多位分析人士都指出,本次的“環首都經濟圈”的推動,更多來自河北的努力和主動。

此前該方案誕生的消息一經出臺,河北省屬相關部門以及上述13個縣市區便爭先恐后召開誓師大會或工作會議以體現對此重視程度。

河北省衛生廳特意組成以廳長楊新建為組長的“河北省衛生廳環首都經濟圈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保定、大廠等地已經紛紛跟進研究部署。張家口市涿鹿縣也于11月24日召開“環首都經濟圈建設誓師大會”。

但北京的態度似乎令河北不太滿意。

據了解,北京對“環首都經濟圈”方案有一些回應。至少政府一級曾有過會談,以前也簽過“框架合作協議”、“廊坊宣言”之類的文件,此外,關于京津冀如何協調發展的研討會也開過不少。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盡管本次區域經濟帶由河北主要推動,但是北京也需要類似機制緩解目前的大城市病。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表示,未來“十二五”規劃內以大都市圈帶動經濟發展,或許成為中國另一個經濟增長極。對“環首都經濟圈”的渴望不應是河北的一廂情愿,北京也會有需求。

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薛維君建言:“‘環首都經濟圈’不單單是北京和河北兩家的事,沒有中央的介入,根本不行。比如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建設部、民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局等部門要出面,跟北京、河北坐到一起商討、研究‘環首都經濟圈’問題,拿出具體方案,這件事才能進入實質階段;如果他們實際參與制定政策了,那才真正像回事了。”

對話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薛維君:

“環首都經濟圈”不應是“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

“環首都經濟圈”這一新概念一經出爐,以往被稱為“環京津貧困帶”的河北13縣市區,似乎一夜之間有望升格為“發展特區”,并將獲得“比深圳更優惠的政策”,以至與在民生福利方面令人艷羨的北京能夠“一體化”。

但目前,除了共用區號“010”,更多的期待和設想還只停留在紙面上,且保持低調。“環首都經濟圈”將如何具體操作?“發展特區”特在哪里?與北京達成“一體化”有多難?11月29日,《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薛維君。

《中國經濟周刊》:河北省常務副省長趙勇表示,河北將把“環首都經濟圈”定位為“發展特區”,對這個特區,“將給予比深圳更優惠的政策”。如何理解“發展特區”這個新概念?“發展特區”特在哪里?

薛維君:特區的“特”可以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特殊的定位和地位,把這一“圈”在未來河北全省發展中的作用提到“引領”和“新動力”的高度。其次是特殊的目標和要求,這一“圈”到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比2010年翻兩番,城鎮化率也要達到60%,這基本上是一個超常的跨越目標。再次是特殊的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行政審批等,一句話,就是要清除障礙。最后是特殊的力度。由常務副省長牽頭組成了“河北省加快環首都經濟圈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提出了工作方案,明確了責任分工,這是少有的力度。

《中國經濟周刊》:以往河北省的經濟發展規劃大都是把“京津冀”放在一起,為什么這次只談“環首都”?

薛維君: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從與河北的聯系程度和依賴程度上看,北京相比天津大很多,對河北影響更大。第二個是探索、試驗的技術考慮。經驗證明,概念太大,往往無從下手,不管你認識怎么到位,在實踐上都很難操作。“環首都”要小于“環京津”,更小于“環渤海”,是京津冀一體化的一個試驗田,以后再一步步擴大。第三個是從互補性和梯度差的角度來選擇。北京已經提出建立國際大都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內涵非常豐富,與河北“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發展重點追求的目標不同,需要的發展要素不同,所以沖突和矛盾就少了很多,一體化的阻力也相對較小。

《中國經濟周刊》:“環首都經濟圈”要跟北京實現一體化,難點在哪里?

薛維君:一體化有三個階段:第一步是基礎設施一體化,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近期要有大突破;第二步是經濟一體化,優勢互補,統一布局;第三步是社會生活一體化,就是相互給對方國民待遇,這也是一體化的最高境界。現在離這個目標很遠,估計這個突破了,全國都打通了。

河北與北京,兩地都是省級社會經濟體,但北京是首都,河北是行政省區。

在這種情況下實現一體化,難點有三個:一個是不同步,河北走得快,北京走得慢,北京到今天并沒有做出與河北同等程度的呼應;一個是不同力,河北做事情,北京做表情,虛實不對應。

最重要的一個是中央是否給支持。這件事沒有國務院有關部委的參與,推動起來是很吃力的。不說別的,光是行政方面,北京各縣區長都是正廳級,河北13縣(市、區)是正處級,平等對話都困難,你說怎么辦?所以,制度上的障礙不可低估,每走一步都會遇到。

《中國經濟周刊》:“環首都經濟圈”是河北先提出來的,現在感覺更像是河北的一廂情愿,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是“窮人想沾光”,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薛維君:京津冀一體化是河北最早開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這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好像河北特別迫切要干這件事。其實,這件事的重要性、迫切性并不在河北,而在北京。

試想,富人住在一個小區里,但旁邊盡是窮人,而你又搬不了家,這種情況是窮人著急還是富人著急,破壞的是誰的幸福指數?要糾正一個概念:“環首都經濟圈”不是河北通過一體化占北京什么便宜,而恰恰是為了給北京一個更加寬裕的發展環境,將北京的壓力向外釋放。

對河北而言,北京不但強大,而且有點“怪”,在很多方面體現出“首都經濟”特質,其實是動用了一定的國家權力來發展經濟,北京正是借助首都這個屬性,成為強權強勢經濟,很快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也完成了區域經濟學所說的“極化”過程的第一步“集聚”。

但北京不可能不顧周邊的發展而成為現代化的孤島。以奧運會為標志,北京已經開始進入功能擴散和能量輻射階段,表現為更多發展要素和供給向外轉移,除了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移,還有現代服務業,比如金融業、會展業、房地產業、文化產業、教育產業、咨詢服務和技術服務業等等,都有向周邊擴散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北京“城市病”的考慮,應該說,“環首都經濟圈”的設想,打動了雙方利益的“結”。

要知道,區域現代化類似于自行車團體賽,它不是看騎得最快的選手的成績,要看團隊成績,特別是最慢的選手能騎多快。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環首都經濟圈”已經成為很多房地產項目的炒作概念,相關地區的房價也開始攀升,這對經濟圈的建設會產生何種影響?

薛維君:房地產是一個副產品,但是老百姓肯定把眼睛盯著這件事。對“環首都經濟圈”來說,房地產能夠產生多大影響,取決于一體化進程的速度和深度,這是一個正相關的關系。

“環首都經濟圈”方案中提出“打造宜居生活基地”,并不是為了吸引首都居民購房置業,主要是為了吸引北漂一族。很多北漂沒有固定的住所,但是他們與普通的農民工相比有一定的技術特長,如果能吸引他們到河北來創業,將來跟北京一體化了,實際上跟在北京生活差別不大。

“環首都”:又一場“造城運動”?

按照河北省的“環首都經濟圈”方案,要把北京周邊的十余個縣市區打造成河北省的“發展特區”。

實際上,從房價上講,環北京的河北省十余個縣市區已經是特區了。

如果從行政層級上來講,這些地區位于經濟發展體系的最末端,是三四線城市,但這些城市有個鮮明的特點:房價已遠超過河北省的省會城市石家莊。

幾乎在中國任何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其省府所在地的房價在全省各個城市中都是最高的,但有幾個省例外,其中一個是廣東,深圳房價遠在省會廣州之上,另一個典型就是河北。

因此,河北省要做的將是再造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的經濟圈。

“制定一個世界一流的規劃。環首都的城市生活品質一定要高于北京,才能夠形成吸引效應。在這些城市不僅能夠享受到與北京同城的優惠,而且還有不同的東西,比如更好的空氣、環境,更寬松、舒適的生活品質,這些會和北京不一樣。這就是‘環首都經濟圈’的魅力所在。”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勇說。

根據中國城市化發展軌跡,一旦后發優勢確立,先發地區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這尤其體現在房價上。比如北京剛發展到三環時,二環房價猛漲,而發展到四環時,三環房價飛漲。

對河北而言,隨著“環首都經濟圈”方案的展開,與北京一衣帶水之隔的河北香河、涿州等相對成熟區勢必將率先起跳。

也正是因為這個規律推導,在“環首都經濟圈”方案尚未完全成型之時,燕郊、涿州等相關地域的房價已一馬當先,沾染了淪為“開發商收金地段”的尷尬。

這會不會是又一場“造城運動”的先兆?

“環首都”一出房價暴漲

一踏進燕郊地域,在高速公路兩端的是不停出現的巨大售樓廣告,而進入市區琳瑯滿目的也是色澤不同的售樓處裝飾。《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發現,原本受到“限外令”打壓的樓市二手房價格已經由低谷時的均價6000元一路飆升超過7000元,基本形成一天一價的非理智增長。正在預售新盤的期房均價已經被“環首都經濟圈”概念推升到8500元的均價。

一位開發商基層銷售人員說,自從“環首都經濟圈”的概念傳出來之后,確實吸引了大量的北京投資者前來購買房產。盡管燕郊目前執行外地戶籍人口不能貸款買房,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全款購買以及河北戶籍在北京工作者的貸款購買。

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是長三角區域規劃編制小組成員,他分析認為,“環首都經濟圈”與長三角區域有本質的區別。“上海與昆山等地有共同的文化底蘊,上海在江浙文化的基礎上植根于長三角,市場一體化明顯。”昆山依托上海,實行錯位發展的戰略,與上海形成產業等方面的互補。“現在昆山人均GDP大約市是上海的兩倍左右。”

但是相比之下,北京與河北則沒有形成錯位發展。大量的優質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通通被北京所吸收,北京對河北的帶動作用便被抹殺。

開發商扎堆“環首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大批開發商大規模進入“環首都經濟圈”的各個城市,如綠地、萬科、富力、珠江、首創、萬通、香江控股等。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