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記者手記:新春走基層最重要的是要“走”下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5 08:45
央廣網財經2月13日訊息(記者馮孔)項城市,河南東南部的一個縣級市,也是記者的故鄉,也是記者走基層的采訪地點。 過年回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為了與家人團聚,對於記者這個特殊的工作來說,過年回家多半還是會帶著“任務”回去。無論選題是否入選,回到家鄉之后,報導家鄉的新變化,新風氣,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僅如此,深入基層,還是需要帶著去學習的態度。
采訪準備:聯系地方宣傳部門
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第一重點就是深入新聞現場,而不是在辦公室里憑空捏造新聞報導,只有走進基層,才能讓記者在新聞事件中感同身受地表達事件的全過程,只有現場才能讓記者找到更多的細節和靈感。
去年參加過一次走基層的活動,對這項工作多多少少有了一點經驗和“教訓”。去年“走基層”時,自己的身份還是個實習生,對走基層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回家看看,隨便寫寫的層面上。今年再次參加走基層活動,無論是感受還是工作態度都與去年有所不同。
在確定了自己的選題之后,就主動尋找采訪對象。因為選題是基層政府的政務互聯網+,覺得如果自己“閉門造車”,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點到為止,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基層情況。所以在回家前兩天便確定了要主動聯系地方宣傳部門,得到準確真實的材料。
與地方宣傳部門的聯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很容易的就找到了項城市部門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並且約定了時間當面采訪。
記者走基層時主動聯系地方宣傳部門對於雙方來說是個雙贏的事情。記者可以避免“閉門造車”,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而對於地方宣傳部門來說,是一個地方宣傳的好機會。
采訪進行時:多聽多想多看
采訪得到了地方部門負責人的支援,也能拿到一些需要的材料,但這樣的采訪出來的稿件顯得生硬,並沒有全面的反映出基層的政務互聯網+的情況。因此還需要對市民做出采訪。
從北京回到鄉下老家已然是臘月28,距離過年只有一天多的時間。而年后,無論是記者本身還是潛在的采訪對象,都會忙著“走親戚”,因此采訪的時間是比較緊張。
所幸,在回家之前,便已經在做好了采訪提綱,稿件的構建也基本做了出來。稿件中“政務公開”這一板塊,可以多利用從地方宣傳部門負責人那里拿到的材料進行寫作,而對於“項城交警”微信公號的報導,則多需要跟司機打交道。
不像在北京,采訪對象面對記者總是很主動的接受采訪,家鄉的人對於記者有種天然的恐懼。在對司機進行采訪時,反而遇到了一點困難。找了三四個司機,當一聽說自己的記者身份,得到的回應多是“我不知道”,“你找別人”。后來自己打了幾次的,假裝不經意間跟司機聊天,才得到了司機們對“項城交警”微信公號的回應。雖然最後采訪內容,出於整體考慮沒有呈現在稿件中,但這次采訪也讓自己受益匪淺。
采訪總結:走基層最重要的是要“走”下去
在北京的采訪,很多時候都是在辦公室里通過電話解決問題,要不就是在會議現場采訪高大上的嘉賓,很少有機會去體驗基層。
在基層的采訪,跟北京有很大的不同。基層百姓,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記者,對記者有種天然的戒備心,想做好采訪就必須深入百姓生活中,多跟他們聊天,了解其真實的想法,真正的走下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