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白酒股”變“最熊” ST皇臺暴跌六成玄機重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年末的酒類股中,誕生了兩只“跳水”明星,一是重慶啤酒(600132),二就是ST皇臺(000995)。不過與重慶啤酒疫苗研制失敗而暴跌不同的是,ST皇臺的暴跌則是懸念重重,因為其在暴跌前并無明顯征兆,但其下跌之兇悍,并不亞于重慶啤酒。
從22.2元跌到9.29元,ST皇臺僅僅用了1個月出頭的時間,近六成的跌幅宣告“最牛白酒股”成“最熊白酒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暴跌期間,ST皇臺有13個交易日以跌停板報收,其中11個交易日連續跌停,與*ST昌九(600228)并列2011年末的跌停板冠軍,經過這次猛烈的下跌后,公司此前提出的14.78元/股的增發價早已被洞穿。
一只昔日的明星白酒股,緣何突然變臉?并滑落至深淵?
重組預期造就“最牛白酒股”
“南有茅臺,北有皇臺,相聚時刻盡享皇臺美酒”——撥通ST皇臺的電話,那端傳來的依然是這首娓娓動聽的音樂,但是在最近兩年,公司的基本面卻難見起色——作為白酒行業中較早上市的一家公司,ST皇臺一直處于虧損邊緣,一度依靠補貼保牌。直到2010年,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厚豐)接手,投資者終于看到了希望。
2010年2月,ST皇臺的股權突然發生變更,北京鼎泰亨通以一次性股權轉讓的方式,將公司第一大股東的位置拱手讓人,接盤方上海厚豐以22113.72萬元的價格“笑納”ST皇臺19.6%股份,成為新的大股東。
上海厚豐稱,中國經濟發展已從外延擴張轉向刺激內需發展模式,消費行業首當其沖,將受到重點刺激和影響,因而市場前景廣闊。
上海厚豐認為,白酒是中國擁有廣闊市場的消費品,高中低各個價層都有需求,這是中國歷史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酒文化。白酒行業上市公司不多,資源稀缺。皇臺酒業的皇臺酒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品質和口味深受西北地區消費者喜愛。只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加強銷售和管理,用激勵機制引進人才,皇臺酒業一定有很大發展空間。所以選擇投資該公司,并承諾一年內不轉讓所擁有權益的皇臺酒業之股份。
上海厚豐成為大股東,也預示著ST皇臺的重組大戲拉開帷幕。
皇臺方面的重組動作,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其中包括中信證券(600030)等業內實力賣方研究機構,以及中郵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2010年三季報披露,中郵系兩只基金悄然在第三季度介入,合計買入高達1028.28萬股。這個數量占到了ST皇臺總股本17740.8萬股的5.796%。此外,興業趨勢投資混合型基金和東方紅-先鋒1號理財產品,也以95.47萬股和78.42萬股的持股數,亮相十大股東。
經過一年多的運籌,ST皇臺在2011年6月突然宣布停牌,稱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當年8月5日,公司稱擬以不低于14.78元/股的價格定增5500萬~6500萬股,用以收購山莊集團股權。這也是洋河股份(002304)收購雙溝后,A股市場第二例白酒公司并購案。
復牌后,ST皇臺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追捧,股價進一步上漲。9月2日,公司股價最高摸到24.05元,相比2010年的收盤價13.19元大漲82.34%,漲幅遠遠超過洋河股份、貴州茅臺(600519)等龍頭白酒股,并將“最牛白酒股”的名銜收入囊中。
重組雙方博弈或是暴跌原因
市場的樂觀情緒,終于在2011年末被澆滅。
進入12月,ST皇臺開始連續下跌,至12月19日,股價已經跌至16.32元,較11月末的最高價22.2元下跌26.49%。此時,深交所要求公司停牌核查暴跌原因。此時,市場也有傳言,公司收購山莊集團股權可能出現變數。這在一位接近ST皇臺的人士處也得到了證實。
該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皇臺方面和山莊方面的談判仍未有最終的結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臺方面給山莊集團的對價。畢竟皇臺此次對山莊集團的收購,屬于小吞大,山莊方面肯定會有想法。
從皇臺披露的收購報告書中的信息來看,山莊集團2010年的營收接近10億元,2011年一季度營收達到了3.0767億元,全年營收突破10億元無懸念,而皇臺方面,2010年的營收不過6437.85萬元,2011年前三季度為6954.96萬元,全年即使實現1億元營收,也僅相當于山莊集團營收的十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致電ST皇臺,公司辦公室的陳建英表示,收購事宜一直是公司董事長等高層在與山莊方面談判,具體的進展仍以公告披露為準。
從ST皇臺披露的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來看,也提示了收購山莊集團的不確定性。公司稱,經向大股東征詢該事項的進展情況,大股東稱相關人員與承德避暑山莊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之間仍在進行股權收購的協商工作。公司還表示,關于收購山莊集團股權的協議條款有關各方仍在協商,但能否最終達成一致仍存在不確定性。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收購遲遲沒取得實質性進展,讓很多人失去了耐心;加之市場環境變化很大,一線白酒公司股票的估值已跌至20倍左右了,盲目去賭皇臺的重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陳建英表示,近期打電話來詢問的投資人非常多,都很關注公司的重組事宜。
對于目前的經營以及2011年度的情況,陳建英表示公司財務部門正在測算,年前可能有結果,屆時公司將發布公告進行披露。
根據2011年三季報披露的數據,1~9月公司實現凈利潤1239.16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不過利潤的主要來源并非主業,而是公司分別與瀚宇投資及農行武威分行完成債務重組,產生共計3051.55萬元的債務重組收益。
陳建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公司目前經營正常,根據《武威日報》的報道,公司在去年末的訂貨會上,簽單3000多萬元。“同比應該是大幅增長的。”陳建英說。
機構頂部追漲無奈殺跌出局
在重組消息公布前后,ST皇臺的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特別是多家機構專用席位現身,推動股價不斷創新高。
2011年8月31日,3家機構專用席位進入ST皇臺買入前五,分別買入941.83萬元、838.89萬元和451.15萬元,其中有2家是凈買入。當天的最高價是22.59元,收盤價為22.11元。
事后來看,機構又買在了頂部,因為在兩個交易日后,ST皇臺見到了24.05元的歷史最高點,構筑頂部完成后,股價旋即大幅度下跌。
三季報披露的相關信息,也證實了機構是在重組消息公告后選擇高位搶籌。
2011年9月末,共有3只基金和1只企業年金出現在ST皇臺十大股東名單中,分別是華夏紅利(愛基,凈值,資訊)、工銀瑞信精選、工銀瑞信-農業銀行(601288)離退休人員福利負債(企業年金)和海富通風格優勢,持股量分別為303.49萬股、145.85萬股、138.28萬股和118.18萬股,均是在當季新進。
然而,從連續跌停期間深交所披露的公開信息看,機構們正在倉皇出逃。這期間,機構甚至展開了對殺,多次出現機構專用席位對決的場面。
比如在12月19日披露的累計三個交易日的公開信息中,2家機構專用席位凈買入,買入額分別為1558.2萬元和1142.4萬元;同時,有1家機構專用席位凈賣出1667.88萬元。
12月26日的公開信息顯示,有2家機構專用席位凈賣出,分別賣出181.01萬元和139.98萬元。
機構席位真正大規模減倉則是在12月30日,當日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4家機構專用席位凈賣出,賣出額分別為4783.87萬元、3531.82萬元、2114.36萬元和795.55萬元,按照當日的收盤價11.4元計算,最大一家席位當日凈賣出了419.64萬股!
2011年三季度,ST皇臺的最低價就是在8月5日復牌當日創出的16.52元,這也意味著,在暴跌中賣出的機構,均是割肉出局。
東興證券報告成笑柄
券商分析師看錯方向的并不少見,但是像東興證券劉家偉這樣錯得離譜的,卻實屬罕見。
2011年9月5日,東興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劉家偉拋出《白酒第三條路:重組并購迎拐點首次推薦——ST皇臺調研快報》,并在報告中給出了2012年40元的目標價。此后,劉家偉又在10月末和11月中旬連發兩篇報告,繼續對ST皇臺進行推薦。
有趣的是,劉家偉首篇報告推出的時間,與ST皇臺見頂之日僅相差一天。ST皇臺是在9月4日見頂,劉家偉給出40元目標價報告的時間,則是在9月5日。
經過幾天的高位震蕩,ST皇臺很快就展開了第一輪的大幅下跌,10月24日,股價最低跌至16.9元。隨后該股跟隨大盤展開反彈,并在11月末摸高到22.2元。
此后,一輪瘋狂的跳水正式展開,直到2012年1月9日,股價跌至9.29元才止住跌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ST皇臺的收購方案出臺后,食品飲料行業的眾多大牌分析師均未發布報告點評,唯獨劉家偉一人進行跟蹤,并發布三篇報告進行推薦。不過,“獨具慧眼”的劉家偉卻貽笑大方,40元的目標價也成為業內的笑談。(每日經濟新聞)
(王軍偉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