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托瞄準藝術品市場 警惕三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信托綜合報導 熱絡了好一陣的消費信托最近又出了新產品,近日建信信托推出的一款藝術品消費信托熱銷,很快就募集了2億元資金。
與融資類、投資類藝術品信托,還有藝術家基金模式不同,藝術品消費信托更強調消費功能。該業務模式下,投資者並不需要過多考慮藝術品的鑒定估值、變現問題,可根據個人主觀偏好選擇性消費藝術品。
既重消費又兼有理財功能
事實上,信托公司從2007年就開始探索藝術品信托,並於2011年達到發行尖峰。2011年,作為另類投資領域嘗試的藝術品信托發行共45款,發行規模55億元。但其后由於藝術品變現周期長、難度大等特點,多款藝術品信托暴露風險,藝術品信托也逐漸銷聲匿跡。
與融資類、投資類藝術品信托,還有藝術家基金模式不同,藝術品消費信托更強調消費功能。該業務模式下,投資者並不需要過多考慮藝術品的鑒定估值、變現問題,可根據個人主觀偏好選擇性消費藝術品。
警惕三大風險
2010年前后,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使得藝術品信托的收益率水漲船高,這類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一度達到10%至12%。然而,隨著藝術品市場開始調整,這類產品的收益率開始分化,不少產品甚至遇到兌付危機。
業內人士回憶,藝術品信托通常通過拍賣形式退出,由於2011年成立了大量藝術品信托,使得2013年這類產品的退出面臨較大壓力,國內藝術品市場調整更加劇了兌付難度。例如,2014年6月,某大型信托公司發布公告,旗下一款藝術品信托共持有中國書畫類藝術品23件,由於2014年以來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以及禮品市場急速降溫,對藝術品的銷售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雖經與投資顧問及其他相關人士反復溝通,已達成部分藝術品銷售意向,但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信托計劃面臨著流動性風險,到期信托財產或將無法全部變現。此后,這只產品爆發兌付危機,一度引發輿論關注。
因此,藝術品信托的投資風險亦不可不察。業內人士認為,在融資、投資、管理三類產品中,融資類藝術品信托風險較小且收益穩定;投資類產品風險相對較高,類似於“陽光私募”,很大程度取決於投資顧問的投資及風控能力;管理型產品的最終退出有賴於簽約藝術家的估值提升,風險更大。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