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糧食危機逼近 哈薩克斯坦小麥“不藏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現,幾大糧食生產國同時出現嚴重旱情減產,使得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但中國人至少不用憂慮他們的小麥來源,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葉爾梅克巴耶夫24日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否認了減產會影響哈薩克斯坦對華糧食出口的消息。


“我不認為影響有那么大,雖然價格的事情我不能發言,那是市場的行為。但是關于(中國可能需要的)供應量,我認為沒有問題,我們有能力保證。”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據葉爾梅克巴耶夫介紹,2011年哈薩克斯坦向中國出口了13000噸小麥,而今年上半年,哈對華小麥出口量已升至14萬噸。因此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此外他還強調,農業合作是兩國有一個極具前景的合作方向。以小麥為例,哈薩克斯坦小麥品種優良,而中國對小麥需求量很大,中哈兩國在這一領域具有互補性,近年來兩國在該領域開展積極合作,哈薩克斯坦對華小麥出口量激增。

但由于旱情,哈薩克斯坦農業部長證實,全國共有9.4萬公頃糧田絕收,僅33%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良好,55%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一般,12%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欠佳。

自美國干旱災害在今年5月底確定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已上漲約50%,大豆價格也上漲近30%,均接近或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價格近來普遍上漲將威脅世界最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其消極影響可能持續多年。

而彭博提供了亞洲相關國家的糧食進口數據,可供評估不同國家受到的影響程度。在亞洲,韓國和馬來西亞受到的沖擊最大。印度尼西亞和日本是亞洲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兩國年均進口570萬噸。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過去5年年均進口4990萬噸,遠超其他國家。

在2007至2008年糧價上漲時,亞洲各國曾宣布禁止私人對外出口糧食,以供應國內消費需求、維持生活用品價格的平穩。

中金公司分析師袁霏陽最近發表一份分析報告,指出2007-08年間的事件與今次不同,她認為海外糧價上漲難以持久,對中國影響很小。

據該報告觀點,上一輪國際糧價大漲主要受原油價格飚升推動,同時美元持續貶值、全球范圍流動性泛濫、投機資金炒作等金融性因素也在推波助瀾,使得那輪糧價上漲時間長達10個月。當時,國際糧價與油價雙雙大漲帶動國際農資價格大漲,并通過進口石油和鉀肥、出口磷肥,將國際化肥價格上漲趨勢迅速傳遞至中國國內。原油價格飚升導致美國燃料乙醇消費量在2007-2008年間呈現爆發式增長,是上一輪海外糧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但2012年6月初以來,國際糧價上漲的根本推動因素是天災導致的供應擔憂,而推動07-08 年糧價上漲的其它因素目前并未看到:原油價格弱勢震蕩、化肥價格漲幅輕微、美元持續反彈且全球經濟增長疲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