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農產品價格與通脹預期“扶搖直上” 理性引導遭遇新課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農產品漲價現象與通脹預期扶搖直上,通脹預期管理遭遇新課題,政府除了繼續明確措施、保障生產、增強供給信心之外,還有必要組織摸底調研,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發出理性聲音,引導百姓合理看待當前物價形勢。

據新華社11月11日報道,棉花漲價近期又備受關注。最近一段時間,一系列農產品漲價現象與通脹預期,像兩股旋風一般,互相扶搖直上。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主要看通脹預期,通脹預期過于濃厚、缺乏理性,不利于市場理性的凝聚和形成,不利于農產品價格穩定運行,不利于國家有效管理通脹總水平和有效控制經濟運行,急需引導。

漲聲一片 通脹預期日濃

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價格近期不斷漲停,已全面突破每噸3萬元關口,目前仍屢創新高,成為眼下又一個備受關注的漲價農產品。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明顯呈現出“漲價幅度大、涉及品種多、接力式上漲”的特點。


今年以來,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水果、糖類等大宗農產品漲勢明顯,大蒜、綠豆、生姜等小宗農產品,也以更加驚人的漲幅輪番“登場”。農產品漲價現象如此普遍和明顯,直接影響到了經營者的心態。

在山東部分地區,農產品漲價預期非常強烈。“現在啥農產品都在漲,糧價肯定也會升高。”山東省棗莊市農民邵長義說,當地小麥到戶收購價格已經攀上每公斤2.06元的歷史最高價,但他至今一斤新麥和玉米也沒有出售,他在等待更高的糧價。

從網絡輿情等其他視角也可以觀察到,目前,社會通脹預期已經非常強烈,一種對通脹的焦慮感和危機感正在擴大。尤其是食品類和居住類產品價格是人們的剛性需求,近期它們不斷領漲CPI,民眾感同身受,“共鳴”日益強烈。

預期強烈導致跟風漲價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鐵崗認為,實際上,當前物價上漲屬于結構性上漲,是由食品、居住類價格上漲引起的,而非一般性上漲,即物價明顯、全面上漲。

不過他認為,當前社會通脹預期強烈,很容易導致更多商品惜售和價格跟風上漲,同時百姓將更加恐慌,爭相擴大消費、投資資產,商品價格和消費者預期螺旋式上升,最終通脹預期會完成自我實現,推動商品價格全面上漲,最終演變為明顯通脹。

據了解,受惜售心理影響,目前,山東部分地區小麥、棉花等農產品交售進度比較緩慢。由于農產品流通量的減少,再加上部分內、外資企業需求增加,造成目前山東地區許多農產品價格堅挺。山東省植棉大市德州,棉農采摘基本結束,但目前交售進度僅20%左右,同比大幅減少。

在濟南街頭,甘栗、枸杞等一些小品種食品也開始漲價,漲幅在30%以上。“等一些業主回過神來,漲價的品種也許還會更多。”一些攤主說,既然商品大家族都在進行漲價大合唱,自己也可以跟風上漲,何樂而不為?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公布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

通脹預期管理遭遇新課題

央行日前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核心內容就是當前價格走勢不確定性加大,仍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中國經濟從長期看是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短期主要看通脹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日前也表示,繼續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關系作為2011年宏觀調控核心任務。主要受供求關系變化以及務農成本增加的影響,同時加上外界因素追隨的“共振”作用,從長期趨勢看,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不會變。

合富輝煌集團山東公司市場研究總監徐傳明等人士認為,在農產品價格進入上升通道過程中,影響農產品通脹預期及其發展走勢的因素主要有四:一是供給信心。受天氣、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近期,供給擾動和需求擾動雙重疊加,使供求關系預判成為近來影響農產品通脹預期的重要因素。二是民眾理性。民眾的感受是通脹預期的重要來源,哪怕其感受實際上和價格總體走勢并不相符,當前食品、居住等價格上漲恰恰與百姓感受密切相關。三是政策公信力,即不斷走高的CPI,民眾對政府預期的通脹調控目標是否仍有信心。四是貨幣環境。近日央行確定持續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國外經濟體近日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通脹預期在本已強烈的背景下,將可能進一步加重。

李鐵崗等人認為,當前,政府除了繼續明確措施、保障生產、增強供給信心之外,還有必要組織摸底調研,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發出理性聲音,引導百姓合理看待當前物價形勢,科學引導社會輿論、理性對待通脹預期,增強他們的通脹容忍能力,避免民眾盲目跟隨錯誤信息,使通脹預期愈來愈濃重。尤其是引導人們理性看待與通脹密切相關的貨幣等問題,而不應在民眾關切的焦點問題上失語。

此外,還有人士指出,當前通脹預期強烈,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國社會保障程度還不夠高,民眾比較擔憂自己將來的生活,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從短期看,國家應密切關注“易感”人群,穩定其預期,同時查處“起哄”商家,打擊跟風漲價、亂漲價的投機漁利行為;從長遠看,應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少民眾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支出的憂慮,提高民眾應對物價上漲的底氣。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