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市場整合駛上快車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大公司謀劃上市融資,拓展疆土;中小公司難跨資本金門檻,面臨關門窘境。保險中介市場整合駛上快車道
席卷2300多家保險中介公司的洗牌狂潮風雨欲來,國內的保險中介市場格局加速調整,大小保險中介公司正經歷“冰火兩重天”。
作為國內第一家保險中介公司,江泰保險經紀公司已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中匯、華康等大型中介公司也在火速推進自己的上市計劃;風險投資基金看中大型機構未來的發展,正積極尋找投資目標。
與此同時,很多中小保險中介公司卻在生死大限面前掙扎。2010年1月,保監會大幅提高了中介公司的資本金門檻,要求已成立的公司在2012年10月前須達到監管新要求,否則不再延續其許可證有效期。深陷融資經營雙困境的一些中小保險中介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大公司謀劃上市
5月15日,江泰保險經紀公司從北京市工商局拿到了更換的牌照,從有限責任公司變身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保險經紀公司中,業務排名第四的江泰,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2007~2009年連續3年的凈利潤增長都在100%左右。
受制于設立的門檻,絕大多數保險中介公司采取的是有限責任制,不符合上市的基本要求,股改后的江泰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從2000年第一家保險中介誕生起,保險中介公司的上市夢整整做了10年。期間泛華、北京聯合兩家保險中介公司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但是登陸A股夢至今未圓。
“公司的高層希望把上市作為今年6月公司成立10周年慶的獻禮。”江泰內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江泰目前已經完成了內部審計、股本的折算,現在正在尋找合適的券商做上市前的輔導,如果進展順利,江泰有可能在年底向證監會提交上市材料。
與江泰同步推進上市進程的,還有眾多尚未完成改制的保險中介公司。同樣是5月下旬,中匯保險經紀公司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國內證券界、投行界大鱷,希望他們為將來的上市出謀劃策。
保險中介公司密集融資的背后,業務發展受限資金瓶頸是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保險中介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傭金,而中介業務的開展需要大量前期墊付資金,實現收入則是個漫長的過程。按照行規,保險中介每單業務的傭金比例一般是15%~20%,僅靠傭金積累,保險中介很難完成資本的滾動擴張。
上述江泰人士告訴記者,以工商銀行的固定資產統保為例,公司需要派人去各個支行、網點現場核查,為其量身定做保險方案。保單還沒做就已經墊付了大筆辦公費用、人力成本。但只有保險公司收到保費以后,才能拿到傭金。如果要持續地再拓展業務,就必須有大量的流動資金做前期的墊付。
缺少墊付資金,已經影響了國內保險中介的業務拓展,并導致發展的惡性循環。國外的保險公司一般只負責提供產品和保費投資兩大塊業務,剩下勘查、理賠、定損等都是由保險中介來完成。但是這些業務國內的保險中介極少涉及,原因很簡單,該類業務開展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為了滾動發展,融資成了保險中介公司必走之路。
上述中匯高管表示,“融資就是為了擴大市場。”現在其所在公司正在與多家投資者接洽,希望未來可以向保險中介集團方向發展。
這種融資對于完全市場化的保險公司而言,尤為迫切。
“現在占據中介市場前幾名的公司都有資本實力強勁的大股東,他們99%的業務都是從股東手中得到的,盈利也分給股東,肥水不流外人田。像江泰、中匯這種完全市場化的公司,只能通過融資發展才能與之競爭。”某保險公司人士說。
創業板的開啟曾被學界認為是保險中介上市融資的一條新通道。江泰此次上市瞄準的就是創業板。如果進展順利,江泰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A股融資的保險中介公司。
但是究竟是登陸創業板還是模仿泛華海外上市,中介圈內各執一詞。“表面上,創業板比海外上市的成本低,但實際上私底下打點的費用并不少。”上述資深人士對此諱莫如深,“還有很多企業在深圳的中板市場上不了,現在也擠在創業板排隊,這樣算來上市的時間成本也不少。”
小公司面臨出局
在大保險中介公司謀劃上市的同時,中小公司也在積極融資。二者不同的是,前者涉及發展,后者關乎生死。
2009年,為配合新保險法的實施,保監會修訂頒布了《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以下簡稱“三個規定”),對保險中介的準入門檻作了大幅提高。其中,保險代理機構的注冊資本提高幅度最大,從5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而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則分別從500萬元、5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200萬元。“三個規定”已在2009年10月1日與新《保險法》同步實施。
2010年1月初,保監會下發通知指出,2009年10月1日之前設立的、注冊資本達不到“三個規定”要求的中介機構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申請延期的,其許可證有效期可延續到2012年10月1日。在2012年10月1日仍達不到“三個規定”要求的,保監會將不再延續其許可證有效期。
“這一規定對全國性的大中介公司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很多中小中介機構都達不到這個門檻。”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但是他拒絕透露具體的數字。
根據保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570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費收入占全國總保費收入5.15%,這與發達國家80%以上的數字相距甚遠。
對于大多數的中小保險中介公司,融資成了救命稻草。但是經營不景氣,又使面臨生死大限的中小公司雪上加霜。
“當初很多資本投資保險中介公司就是為了其日后上市,但是現在沒有一家中介公司A股上市,有些中小機構更是連日常盈利都困難,在沒有利益吸引的情況下,股東很難再出資。”前述資深人士說。
掛靠大公司也是某些面臨資本困境的中小公司尋求的出路,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期間,多家中小保險中介公司曾與中匯保險經紀等大型中介公司接洽,都無果而終。
“一個企業品牌和口碑的建立是需要長時間運作的,我們不敢盲目控股或者投資一家公司。”前述中匯保險經紀的高管表示,“如果投資的一家公司服務跟不上,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將來的發展和上市計劃。”
優勢要素的缺憾,也讓掛靠舉步維艱。明亞保險經紀某人士告訴記者:“保險中介不是實業,沒有專利之類的東西,收購一家公司主要看的就是他的客戶,但是面臨資本門檻的小機構往往都是留不住客戶的。”
風投基金的商機
多位保險中介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抬高門檻可以規范行業秩序,改變魚目混珠的現狀,但另一方面,也讓行業陷入殘酷的洗牌。
保險中介牌照目前是核準制,也就是滿足設立條件,經監管部門核準即可成立。而保險牌照是審批制,屬于稀缺資源,并且保險公司2億元的設立門檻要遠遠高于中介公司。由于門檻低,在保險中介公司剛剛興起之時,不少保險業務員憑借著一定的業務量和客戶資源,自己成立中介公司,這類公司目前大量存在,造成保險中介市場的魚龍混雜。本次“出局”的將首先是這部分群體。
而對于一些大中型的保險中介公司,則有望獲得多元化的融資支持。風險投資基金已開始在其中尋找商機。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風險投資進入保險中介公司。其中,美國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在華康投資了2500萬美元;桑迪威爾對明亞保險經紀公司進行了多輪投資;泛華保險更是在鼎暉基金的協助之下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
保險專家王蒙表示,風險基金的投資領域正從高科技擴大到消費尤其是中產的消費項目,保險中介恰好符合該類標準。投資大的保險中介更接近于上市,這為風投將來獲利創造條件。消息人士對記者透露,江泰未來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很可能是風投基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