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十二五期間物價水平將整體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十二五”期間,拉動中國整體物價水平走高,主要有四大因素。對于未來物價趨勢應未雨綢繆,應積極應對。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近日在上證報撰文指出,“十二五”期間,拉動中國整體物價水平走高,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消費需求的持續旺盛,二是美元的持續貶值,三是國際“熱錢”涌入,四是人民幣升值的“雙刃劍”效應。對于未來物價趨勢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十二五”期間,中國物價水平將呈現整體上升趨勢。有些年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有可能超過3%,達到5%左右;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甚至會達到或超過8%。對于未來物價趨勢要有清醒認識,同時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不可因為一些商品的產能過剩而掉以輕心,放松對物價趨勢的監控。

拉動整體物價水平走高的四大因素


“十二五”期間,拉動中國整體物價水平走高,主要是受到四大因素影響。

1.消費需求的持續旺盛。由于方興未艾的“兩化”(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以及大量“新消費群體”的涌現,不僅是“十二五”期間,而且今后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中國都處于商品需求的旺盛增長,并且還是加速度增長時期。在這個期間,中國將有更多品種的商品消費數量(并非消費金額)進入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頭號消費國家。

比如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粗鋼需求量(含出口,下同)將達到或超過9億噸,甚至逼近10億噸關口,而不是先前預測的8億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中國鋼鐵需求的進一步增長,進而帶動鐵礦石、煤炭、燃油、物流等原材料和服務的大量需求。

從終端產品住宅和汽車來看, 根據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達到1000多萬,再考慮到已建成的部分住宅(含商鋪,下同)的大規模拆遷改造,今后5年內全國需要新建住房面積超過20億平方米,需要建設投資數萬億元。除住宅外,“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或超過2500萬輛,占世界汽車產量的30%,比美國歷史最高水平還多,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難以動搖。

隨著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將會需要更大數量規模的肉、禽、蛋、奶,以及它們的轉化物質——各種谷物、大豆等。

“十二五”期間,中國還必須進行巨量投入,加快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環境保護等方面步伐,為此需要超大規模建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比如,為了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后勁,國家在2010年中,還陸續出臺了區域振興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擬推出5萬億新能源投資規劃、增加高鐵建設投入等等。所有這些,都會極大增加今后5年中國大宗商品的需求總量。

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2010年,全國煤炭、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橡膠等9種重要大宗商品的表觀消費量不低于60億噸,比上年增長15%以上。即使今后年均增長幅度僅為8%,到“十二五”末期,中國上述大宗商品的表觀消費量也會達到或超過80億噸,比上個五年計劃末期增長5成左右。

這么大的消費需求,對于中國商品價格水平而言,無疑會產生很大的支撐力量。

2.美元的持續貶值趨勢。因為負債累累、巨額財政赤字、經濟前景不佳,以及獲取戰略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今后美元的持續貶值趨勢不可避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甚至預測未來6個月內美元就會急劇貶值。由于美國經濟“壞前景”短時期內難以扭轉,實際上,美元貶值將會有較長一段時間。又由于今后數年內美元作為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主要計價單位的局面難以改變,因此美元的持續大幅貶值,勢必引發國際市場各類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的相應上漲,大大增強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美元的貶值,除了直接導致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上漲外,還會引發大量避險美元涌入大宗商品和其他商品領域,引發各國貨幣的競相貶值,結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旺盛需求,國際資本推波助瀾炒作,從而將一些初級產品價格,尤其是資源性商品價格水平推向極致。比如,“十二五”期間,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超過150美元,鐵礦石價格接近200美元/噸,其他如谷物、油料、棉花、食糖等農產品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并非沒有可能。

美元的持續性大幅貶值,由此引發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居高不下,不斷增強,應當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物價水平的最大威脅。

3.國際“熱錢”的大量涌入。避險美元在進入大宗商品市場的同時,也會大量進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尤其是進入中國股市、樓市等“硬資產”領域,尋機抄底,拉高資產價格,也會成為整體物價水平走高的重要推手。

一些跡象表明,從去年以來,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就呈持續增加趨勢,主要表現為在貿易順差增長放緩,甚至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外匯占款量持續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4月份外匯占款量增量超過2700億元,8月份外匯占款較7月份又新增2430億元,創出4個月來新高。

另據外匯局披露的數據,2010年8月銀行代客結匯總額為1132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額為841億美元,順差291億美元,順差數額承接7月強勁反彈之勢,較7月份再增9.4%,表明各方持有人民幣的意愿比較強,跨境資本回流之勢仍在持續。由于人民幣的持續性升值趨勢,未來國際熱錢流入的因素將會強化,態勢仍很嚴峻。

進入中國的境外“熱錢”,除了賺取息差,獲得人民幣升值紅利外,主要方向是進入中國房地產、股市等資產領域進行“抄底投資”。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1-7月,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開發及城鎮固定資產開發的投資累計總額為248億元,同比上漲10%,而前6個月的累計總額為203.92億元,同比上漲4%。前7個月利用外資進行房地產開發及城鎮固定資產開發的投資累計總額為302億元,同比上漲近11%,其中,前6個月累計總額為249.88億元,同比上漲近3%。

有數據顯示,自2009年5月起,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的外資資金同比增幅一直是負數,而從今年6月起,外資資金的同比增幅開始轉正,并呈現迅速增長。僅6月份當月利用外資的資金額就達到80.91億元,超過了4、5月份的總和。有數據顯示,2010年內,包括摩根斯坦利、高盛、麥格理、瑞銀、美林、華平投資、軟銀亞洲、凱雷投資、凱德置地等眾多國際投資公司均以不同形式進入國內房地產業。最近,港資開發商以34億元拿下上海宅地單價新地王,其背后難免就有“國際熱錢”的身影。

國際“熱錢”,借助于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預期和宏觀調控的階段性成果,大規模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進行“硬資產抄底”,勢必推動今后數年之內的中國房地產投資活動,甚至出現出乎意料的強勁增長,進而推動房地產建設投資,增加大宗商品需求。與此同時,資產泡沫的攪起,勢必產生或擴大居民財富效應,導致流通領域中購買資金的增多,,刺激吃、穿、住、行、玩等商品價格與服務價格上漲。

4.人民幣升值的“雙刃劍”效應。因為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十二五”期間,人民幣將呈現升值趨勢,而且升值幅度不會太小。預計一、兩年內兌換美元可以達到1:6匯率水平。整個“十二五”期間,可以見到1:5,甚至更高的利率水平。

當然,人民幣升值會使得中國貨幣單位購買力提高,相應降低進口商品,尤其是原材料進口成本,大為緩解現階段和今后的成本型物價上漲壓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幣的較大幅度升值,對于中國物價水平,也會產生一定的向上推動力量,加大物價水平的調控難度。一是人民幣升值后,美元相對貶值,勢必提高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大宗商品價格。二是人民幣升值后,單位貨幣購買力提高,對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也是一個很大刺激。前不久中國實施新的匯改措施,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就引發了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的應聲上漲。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逐步實現,這種“利多”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對于進口成本的下降,將難以抵消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更大漲幅。算總賬中國進口成本將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有增無減。

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能否真正緩解今后中國物價的上漲壓力,尤其是輸入性成本壓力?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其升值所產生的進口成本下降,能否完全抵消美元貶值、“熱錢”涌入所增加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從今后大的趨勢判斷,這一形勢不容樂觀,后者影響力有可能大大超出前者。

主要應對策略是什么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十二五”期間,中國物價的輸入性成本推動力量還很強大,即使人民幣升值也難以逆轉這個局面,甚至有時還起相反的作用。再考慮到今后工資、動力、環保等多方面費用的增加,中國整體物價水平的上漲還要持續一段時期。尤其是出現重大地緣政治事件,或者遭遇重大災害的情況更是如此。為此,對于“十二五”期間中國物價水平,必須高度關注,未雨綢繆,及時做好各種防范和應對措施,絕不可以因為一般性加工制造業產能過剩而掉以輕心。

1.適度調高物價增幅控制目標。鑒于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物價上漲壓力有增無減,因此,“十二五計劃”期間,全國物價(CPI)漲幅的年度調控目標,應當予以適度調高,也就是說,要從目前的3%,調高到4—5%以內。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較實事求是,并且可以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大速度空間,實現更高水平的勞動就業。

2.謹慎對待金融機構加息。加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需求,降溫經濟增速。在現階段產能依然過剩,物價上漲動力主要來自于輸入性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先于歐美日等國家貿然加息,不僅解決不了當前物價上漲問題,反而會引發國際“熱錢”的更大規模的進入,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和資產泡沫,推動整體物價水平的更大幅度上漲。搞得不好,還會令經濟增長失速,陷入“滯脹”泥潭,進而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鑒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困局短時期內難以擺脫,將進入長達數年的低利率或零利率時期;又由于未來人民幣的長期升值趨勢,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內,甚至整個“十二五”期間,對于國內金融機構加息,都要謹慎又謹慎。尤其要極力避免先于歐美日國家加息,即使有些月份國內物價漲幅達到5%也是如此。

3.高度關注人民幣升值放大國民財富效應。本幣升值的結果,導致對境外商品實際購買力的提高,結合“熱錢”進入股市、樓市和期貨市場領域,一段時間內可以攪起很大的資產泡沫,從而放大國民財富效應。

國民資產賬面收入和實際收入的增多,都會提高人們的購買欲望,導致對汽車、住宅、家電、食品、旅游等多方面需求的大量增加,逆轉供求關系,加大物價調控難度。因此,可以考慮在人民幣升值目標實現之前,適度放松國內資產價格的控制力度,使之有一個提前釋放,減緩各種經濟效應疊加對物價水平的沖擊。同時,也可以防范國際資本入境低價抄底股市或摟市資產,掠取國民財富。

4.加大資源性商品和食品儲備。“十二五計劃”期間,為了實現更充分的就業,促進經濟的更快發展,需要承擔一定物價水平上漲成本。實際上,只要能夠有更大規模就業,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更快增長,物價水平高一點并不可怕。但最重要的是防范食品價格的過快上漲。這不僅是因為多數人對此價格最為敏感,還因為這類商品供應脆弱,易于受到嚴重災害和重大地緣政治事件影響。

此外,基礎原材料價格的穩定也很重要。主要是構成所有商品與服務的基礎成本,牽涉面太廣,容易引發整體物價水平的失控。因此,有關部門要未雨綢繆,加大對于資源性商品,尤其是重要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儲備,包括國際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個方面。建立大規模商品儲備工作,要與外匯儲備的適度實物化結合起來,還要允許民間資本的積極參與。

5.加快境外投資辦廠步伐。中國目前有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又具有很大的需求潛力,因此需要到境外投資辦廠(場、園),包括世界范圍內組織并購,借此獲取重要原材料權益,穩定供貨渠道,并同時加強中國原材料價格國際市場話語權。

這也可以成為控制國內物價水平的重要方面。境外投資辦廠(場、園),應當以各方面成本較低,并購阻力較小的發展中國家為主要方向。“十二五計劃”期間人民幣的持續性升值,為中國企業和資金走出去提供了很大便利。

(劉暢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