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口增幅近50% 歐債危機影響三季度或將呈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5月出口同比增長48.5%,似乎顯示歐債危機對出口的沖擊沒有預想那么大,但考慮到出口發貨、結匯的滯后性,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可能在三季度全面呈現。
綜合媒體6月11日報道,海關總署6月10日公布的統計顯示,5月份中國出口1,317.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比4月加快18.1個百分點;進口1,122.3億美元,增長48.3%。
在綜合分析了該月的出口國別結構后,數位受訪分析人士將出口高增長的源頭鎖定歐盟。中國5月對這個原本不被看好的市場的出口增長了49.9%,其中對德國的出口增速更接近6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隨著歐債危機的爆發和國內樓市新政的出臺,進入6月份以來,投資者年初對經濟過熱的議論迅速被對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所替代,從而導致近期股市的大幅下跌。而在此時點上出爐的5月份外貿數據,似乎顯示歐債危機對出口的沖擊沒有預想那么大。
“是歐盟、美國等傳統主流市場繼續補庫存的因素支撐起了5月份的出口高增速,但估計這一動力難以持續到三季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說,考慮到出口發貨、結匯的滯后性,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可能在三季度全面呈現。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指,迫于減排壓力,“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政策調整已不可避免,但各部委在調整的時機選擇上存在分歧。
這意味著下半年的出口形勢存在很大變數,高度仰賴出口的中國經濟是否將在年內“二次探底”,亦尚未明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與中歐出口存在很大的相關性。2010年以來人民幣兌歐元已經升值了16%左右,4、5月份的匯率波動尤為明顯。考慮到外貿訂單3個月左右的合同期,他預計歐債危機的影響在三季度或四季度才會全面顯現。
三季度一直被視為中國商品出口的傳統旺季,一般在10月份之后,出口額會出現環比回落。若考慮香港轉口因素,對中國而言,歐洲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每年對歐洲的出口額占整體出口額的兩成左右。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