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大數據興起:平板踢走PC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周,沒有哪個品比平板電腦更引人注目了。微軟Surface RT平板電腦以及蘋果iPad mini、iPad 4接連登場,如果再算上Nexus 7以及kindle Fire等,三大陣營——蘋果iOS、微軟Windows 8和谷歌Android已赤膊上陣,直接廝殺了。三大勢力圈的新品,都體現出何種技術、功能特色?完美覆蓋的平板市場,將走向何方?同時,它們似乎都同樣肩負一個歷史使命“有我們,用戶還需要PC嗎?”

文、圖整理/記者 李光焱、文靜、馮秋瑜


iPad mini

系統成熟 應用充足

蘋果新品總能讓人翹首以盼,因為它總是能為消費者展示更好的硬件品、更多的功能,順便將自己硬件品的售價定得比競爭對手的同類品高出許多。然而,iPad Mini可能是個例外。

不過,依然可以預測,iPad Mini和iPad 4銷量可觀,但卻只是市場上“還不錯”的一款品。這對蘋果而言,其實是一種挫敗。事實上,這是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效應的開始。在彌補7英寸市場競爭空白上,庫克選擇了短期利益——面對面與谷歌、亞馬遜過招。擁有7.9英寸顯示屏的iPad Mini同谷歌Nexus 7和亞馬遜Kindle Fire HD這些品相比,顯示區域多35%,實際使用面積更是多出50%~60%。

對於外界所批評的iPad mini顯示屏分辨率不足,且像素密度低於競爭對手這一方面,庫克則表示:“iPad mini的分辨率與iPad 2相同,因此iPad mini可以運行為iPad設計的所有27.5萬個應用。”

除此之外,庫克還對iPad mini的售價遠高於競爭對手品一事給予了回應。庫克稱,與其他蘋果品相比,iPad mini的利潤率已經低了許多。

Android平板

實用是我的代名詞

若iPad預示平板“貴族式”的發展,那麼,以谷歌帶領的Android系平板則是平民化的“倡導者”——自主、雲以及開放性,這些Android系平板一直的關鍵詞。

盡管上周的發布會上,為了顯示其iPad mini的優越性,蘋果大肆諷刺了Google的nexus 7平板電腦一番,但nexus 7的便攜性與199美元的超低價格,讓Android系平板迅速搶佔市場,同時,有消息稱,亞馬遜的低價平板kindle Fire在iPad mini發布后的頭一天,迎來了最好的銷量,相比上周同一天增長了3倍。

據了解,前天發布的Nexus 10平板具備10英寸屏幕,分辨率達2560x1600,搭載Android 4.2作業系統,之前版本的Android系統的最大區別在於主頁的變化,它使用的按鍵佈局與Nexus 7完全一樣,不存在Honeycomb和Ice Cream Sandwich中的混亂現象。而且支持多用戶,用戶可以用自己的谷歌賬號登錄,配置個性化主頁、個性化應用等。

資深業界人士預期,Android下一代平板系統依然會以個性化為主,開放多空間讓廠商客化,或用戶設定、制訂個人界面系統。

從第一款為平板設計的Android 3.0到現在即將發布的Android 4.2。我們能看到,Google一直堅持其開放性,與其雲服務,即使多品牌都是採用Android系統,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iOS平板則封閉得多——十年如一的用戶界面,只能利用iTunes導入多媒體內容、下載App。

Win 8系平板

雙平台兼容 可拆卸鍵盤

目前,Windows 8已正式開始銷售,不僅針對觸控進行了全面的優化,更通過“Desktop”和“Metro”兩種界面實現了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兩類終端平台的打通,讓平板品向與PC相融合的模式轉變。在微軟新平板Surface品的帶領下,傳統PC廠商聯想、惠普、戴爾等相繼推出集平板和PC功能於一體的機型。

據了解,微軟Surface Windows RT能兼顧平板電腦的娛樂功能和筆記型電腦的工作性能,輕鬆使用熟悉的Office工具,同時又備“觸摸”和“觸覺”兩種鍵盤。此外,Surface開關機更快,待機時間更長,還可以實時保持與Wifi的連接。具有可變“外形”,是win 8平板的另一大賣點,如聯想的IdeaPad Yoga可通過轉軸讓屏幕360度翻轉,提供了包括筆記本式、平板電腦式、站立式、帳篷式的四種使用模式。

在應用體驗方面,Windows 8不斷滾動更新的“多彩瓷磚”則有更多新看點。據了解,目前Windows 8系平板已經可以提供包括板報、高德地圖、PPTV網絡電視、QQ、天翼、新浪微博等諸多應用體驗,中國目前是Windows 8應用數量全球排名第二的市場。針對Metro應用,聯想等傳統PC廠商也將在微軟的win8應用商店建立專區,提供差異化的應用。

相關連結

向PC說再見 大數據興起

近日,《巴倫周刊》刊登了名為《再見,PC》的封面文章,分析了PC市場當前的形勢,以及移動設備發展對PC行業的影響。與此同時,大數據,即可以提供超級計算性能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正在顛覆傳統網絡,使用戶在手中就可以完成信息處理。那麼,后PC時代,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文/記者 李光焱

在后PC時代,雲計算的發展是另一大重要趨勢。在硅谷101號公路上,沃爾瑪的一個廣告牌上印“沃爾瑪數據(WALMART DATA)”的字樣,吸引工程師加入該公司的San Bruno實驗室。這一廣告牌表明,企業對數據分析的需求已成為主流。

大數據研究公司Discern Analytics技術專家保羅·薩佛(Paul Saffo)表示,類似沃爾瑪的需求正在改變數據的本質。大數據最終將重新定義資料庫。為了實時跟蹤用戶信息和行為,並極快地做出反應,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利用存放在RAM晶片中,而非硬碟上的資料庫。資料庫巨頭甲骨文正面臨SAP的競爭,后者正在推廣這種“內存中”資料庫品。創業公司也瞄準了這一市場,例如一些Facebook前工程師就建立了一家硅谷的公司MemSQL。

谷歌是大數據時代出類拔萃的一家公司。谷歌並不直接通過Android系統獲得收入,但最終,用戶通過Android手機的活動都將被實時發送給谷歌,使谷歌的搜索結果對廣告主來說更有價值。谷歌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此前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谷歌移動業務的年營收將達到80億美元。未來的某一天,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將幫助該公司實時獲取交通流量信息,這也將是谷歌大數據的另一個來源。

Facebook的情況怎樣?與谷歌類似,Facebook從頭開始建設自己的計算機系統,並重新設計了數據中心。Facebook採用了硅谷的傳統做法,嘗試了多種方式利用移動技術獲得收入,並希望最終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亞馬遜可能是大數據時代最驚人的一家公司。兩周前,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對BBC表示,亞馬遜的硬件品只能實現盈虧平衡,他希望“通過用戶使用亞馬遜的硬件,而非購買亞馬遜的硬件來賺錢”。

過去多年中,亞馬遜成功回應了外界的多次質疑。不過以三位數的市盈率來看,亞馬遜仍需要應對更多的質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