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地圖技術的挑戰與商機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室外地圖幾乎已被徹底開發,至少在已開發國家中是如此,因此數位製圖師的眼光轉向室內地圖的編製,看好它會是下一座導航領域的金礦山。
《USA Today》報導,亞特蘭大 Fernbank博物館本月推出全新的「you are here」應用程式(app),參觀者只要有智慧型手機就能知道自己身處館內何方,螢幕上的藍點,就標誌著你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頭的位置。
這款 app 提供展覽廳路線規劃,並能傳送使用者鄰近的展品資訊到手機上。當參觀者走入大廳,行經大型霸王龍雕像,手機 app 會傳來蟋蟀鳴叫與跺腳聲讓你身臨其境,整場展覽逛下來,還有謎題、影片與 IMAX 預告片隨時跳出與參觀者互動。
博物館程式總監 Jennifer Grant Warner 表示,館內運用遊客流量模式數據,決定熱門展覽與內部廣告的播放時機,「大量新穎內容都在剪輯室等待編輯,行動裝置讓這些資訊有了去處,我希望這會說服人們在博物館流連忘返。」未來博物館也打算增加收益導向的功能,例如在咖啡廳客人少於 10 人時,即向參觀者手機發出咖啡優惠券訊息。
GPS 在室內特別無用武之地,因此一支由思科、高通與室內地圖開發公司 Meridian 組成的技術工程師團隊利用 Wi-Fi 存取點在博物館內的覆蓋範圍中偵測智慧型手機,博物館也為此增加一倍 Wi-Fi 存取點提高定位準確度。
Gartner 近期公布的報告指出,醫院、會展中心、大學校園、購物中心、主題樂園、體育館、學校、大型辦公大樓、機場等公共場所,利用 40 多家公司與新創企業所提供的室內地圖產品來進行導航。
雖然方法五花八門,不過 Wi-fi 特徵(Wi-Fi fingerprinting)定位法似乎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技術。有些產品如 Meridian 為拉斯維加斯 The Venetian 旅館開發的地圖或者紐約地鐵系統,毋須 GPS 或 Wi-Fi 訊號,不過要求使用者指定出發點與目的地以指引方向;而諾基亞則推出利用藍牙4.0技術的室內地圖。手機中的工具如加速度計、陀螺儀、指南針、計步器也提供周圍相對物體的定位資訊。
不過分析師警告,該技術仍不成熟,成本高昂、Wi-Fi 準確度有待商榷,使得許多潛在客戶保持觀望態度。多數室內定位系統就算使用 Wi-Fi,仍會有幾英尺的誤差。況且能夠處理室內定位的高階智慧型手機也還不甚充足。
Gartner 分析師 Annette Zimmermann 在報告中寫道:目前市場檯面上的公司「在準確度上仍有權衡空間」。伺服器連接、維護、以及部署該技術所需耗費的時間等技術性問題仍有待解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