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商人攙致癌物質 印度7成牛奶有毒 專家警告有死亡風險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2-01-12 09:31
正當印度以中國牛奶含有三聚氰胺為由而禁止進口之際,印度政府首次對全國牛奶質量進行調查,發現高達 7 成被抽驗的牛奶樣本,被不法商人加水稀釋,甚至攙入肥料、尿素、清潔劑和漂白水物質等,以增加牛奶重量、稠度等讀數蒙混當局檢測。專家警告,長期飲用問題奶會損害腸胃,甚至有致癌及死亡風險。
香港《明報》報導,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 (FSSAI) 上月在印度 33 個邦,隨機抽取 1791 個牛奶樣本化驗。結果發現,至少 1226 個樣本被加水,或混入脫脂奶粉、葡萄糖、用於漂白劑的雙氧水 (hydrogen peroxide) 、清潔劑、常見於肥料的尿素、防腐用的福爾馬林液、殺蟲劑及重金屬等,不合格的比例達 68.4% 。被攙假的牛奶樣本中, 7 成來自城市地區, 3 成來自鄉郊;散裝奶佔 83.2% ,盒裝奶佔 16.7%。
在首都德里, 71 個被抽查樣本中有 50 份不合格,包括被攙了葡萄糖或脫脂奶粉,以增加牛奶重量。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等 7 個邦,更是所有牛奶樣本都有問題,只有渡假區果阿邦和本地治里邦的樣本完全符合標準。
在不合格樣本中, 46.8% 是由於非脂固形物 (SNF) 偏低,意味牛奶被攙水。牛奶的 SNF 愈高,代表品質愈高。另外, 44.69% 違規樣本加入脫脂奶粉,反映牛奶溝水後要加入其他物質,以提高 SNF 企圖蒙騙。報告指出,水是最常見的添加物,不但降低牛奶營養價值,污水更會有衛生問題。
除常被添加的脫脂奶粉和脂肪,雙氧水等漂白劑和肥料中的尿素則更為危險,可導致腸胃疾病。此外,多達 8.4% 牛奶樣本驗出清潔劑,報告估計可能牛奶缸未妥善清洗,反映處理牛奶過程欠妥。但有研究指出,不法商人為增加稀奶的濃稠度,會加入清潔劑、鹽、葡萄糖、脂肪及脫脂奶粉等,以騙過檢測器;加入尿素則是借當中的氮冒充蛋白質蒙騙檢測器。
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指出,清潔劑可導致食物中毒及腸胃併發症,其他化學劑則會損害心臟及其他器官,致癌或死亡。衛生專家古普塔 (Rakesh Gupta) 亦稱,這些化學物「實際是毒藥,可引致神經中毒、心臟中毒、損害皮膚、肌肉,令人癱瘓」。
分析認為,牛奶攙假原因主要是牛奶供不應求。北方邦的奶農拉赫利說:「奶農交到收集站的奶原本很好,但由於需求量大,加上廠商貪婪,根本不顧誰會飲到這些奶,什麼都敢加進去。」奶農錢德拉說:「我每公升牛奶賣 42 盧比 (約 6.3 港元) ,向我購奶的商家卻以 32 盧比 (約 4.8 港元) 轉售,顯然是加了水。」
業界表示,暫未知當局測試的奶是否有牌子。德里主要牛奶品牌 Amul 稱,奶品經多次測試才出售,另一品牌 Gowardhan India 則譴責中間人出蠱惑,稱「報告指出的散裝奶問題屬實,牛奶檢測並不嚴謹,令大量清潔劑和水攙進牛奶」。
科學及環境中心發言人 (Chandra Bhushan) 稱,這是政府首次公布有關調查,反映政府開始認識「黑心牛奶」的嚴重性,呼籲政府對其他食品進行大規模檢查。
據統計,印度人口逾 12 億,牛奶消耗量驚人,全球 13% 牛奶是由印度人飲用,相當於發展中國家消耗量的 3 成。該國人均每日消耗 250 毫升牛奶,相當於一小盒包裝奶,全國每年就要耗上 1 億噸。由於製造食品也要用奶,估計全國每年約 1.4 億噸的牛奶產量,仍差 2000 萬噸才足以應付內需,令不法商人以稀釋奶品牟取暴利。相比之下,中國去年牛奶產量只有 3700 萬噸,只是印度的 1/4 。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