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專家激辯;走出去的機遇和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9 14:41


金融界網站訊 1月10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上海陸家嘴(行情,問診)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舉行,金融界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全程報導此次論壇。

2014年中國ODI首超FDI,成為凈對外投資國,走出去的勢頭越來越猛烈,這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券商首席們以不同的視角針對這一話題展開論述。


以下是文字實錄:

諸建芳:謝謝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關於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戰略,我想主要談幾個觀點。

1、“一帶一路”戰略將開啟對外開放新格局。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對外貿易迎來了“黃金十年”,進出口總額年復合增長接近20%,基本兩倍於GDP的速度,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達到45%,遠高於2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外匯儲備占GDP的比重也超過40%。但是,全球金融危機后,受海外需求和產品競爭力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目前中國的出口增速已經回落至7%左右,出口增長正呈現臺階式下降的狀態。如果不改變現有貿易方式和戰略,中國對外出口可能已經達到天花板狀態,出口的臺階式下降疊加“后房地產時代”的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面臨雙重困境。

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破解“天花板”困局,開啟對外開放新格局。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質性舉措的出臺,以ODI帶動出口貿易的新進出口格局有望形成。近期中國注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並與印度、新加坡等21個國家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中國“投資走出去”的路徑已經日趨明晰。相比單純的出口貿易,以ODI帶動的出口貿易鏈條更長,往往還能取得經濟和政治的雙贏。實施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對外投資的快速擴張,拉動被投資國的經濟增長;其次是本國企業廣泛參與,人民幣在更廣范圍內使用;最後該國國民收入提升,加大從援助國的進口,最終實現互利雙贏。歷史上看,美國1948~1951年實施的“馬歇爾計劃”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對歐洲各國的戰后重建和援助,美國4年多時間共投資127億美元,一方面輸出了國內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也拉動了歐洲經濟的復興,同時還增強了歐美之間的聯系,在某種意義上孤立了前蘇聯,進一步確立了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馬歇爾計劃對各國的投資(單位:億美元)

預計海外基建,未來5年將增長10倍。2013年中國ODI規模927億美元,預計2014年將超過1100億美元,其中海外基建規模有望達到90億美元。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目前是ODI的第三大國,落后於日本(2013年1300億美元)和美國(2013年3300億美元)。2015年隨著“一帶一路”的落地實施,ODI規模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帶一路”所穿過的亞洲西南部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大空間,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的海外ODI規模將超過3000億美元,基本與美國目前的規模相當。由於前期投入大量集中在港口、機場、鐵路、能源等領域,我們假定增量部分的40%是基建投資,那么2019年海外基建總投資規模就將超過900億美元,是2014年的10倍。

2、“一帶一路”是個大棋局,不僅是經濟層面拓展了新的對外開放空間,通過一帶一路,促進了我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和經濟發展。而且,通過經濟聯系的加強和利益共同體的形成,可以加強政治互信和合作,甚至形成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這有利於突破美國對中國崛起的遏制和圍堵,使中國能全方位的崛起,最終實現中國夢。

3、一帶一路的效應不能只看直接的經濟回報,要算總賬。許多人感覺中國政府很多錢投出去是有去無回,直觀上來說可能是這樣的感覺,政府投出去的錢好像沒有什么回報,但一帶一路帶來的效益不能僅僅是直接的經濟回報。實際上有很多都是在項目直接的經濟回報之外的。有點類似於國內的一些項目。比如說國內建設一條城際高速鐵路,直接從這條路來的回報來說可能是很少掙錢甚至是虧損的,但它對被連接的兩個區域來說,促進了他們的同城化,以及經濟、產業、要素整合,從而帶動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對這個地區帶來的整體效應來說還是劃算的。

4、要吸取之前走出去的經驗教訓,讓接受國精英階層認同一帶一路戰略,還要讓普通民眾受益。過去我們走出去的項目偏重於政府打交道,忽視了與當事國精英階層的溝通交流和對普通民眾利益的關注,因此,往往遭到當事國精英階層的抵制和普通民眾的不滿,一旦現政府更迭,會對項目產生重大沖擊。因此,必須重視對當事國精英階層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采取擴大留學生和干部交流規模,讓更多當事國精英來中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在具體項目中更多考慮當事國民眾的利益,促進當地的就業和福利。

5、軍事外交政策方面需要作進一步延伸,以保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避免因為當事國國內政局動盪、政府更迭可能帶來的沖擊。

時間的關係,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張琳:下一個發言嘉賓是沈建光先生,有請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先生。

沈建光:這一次是講對外開放這樣一個新思路,這個我也是想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在過去的五年,我們看人民幣國際化變成一個金融改革的一個最大的推動力。那么當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中國現在的對外開放,貿易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接下來很關鍵的就是怎么讓人民幣變成一個國際儲備貨幣,變成一個所謂的周行長99年講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貨幣如何走出去。我們知道美國次貸危機之后,其實次貸危機的根源在美國,但是最後因為美國的儲備貨幣地位,現在美國是復甦最強勁的,反而歐洲和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到今年我認為有一個很大的風險點就是歐債危機的進一步發酵,還有發展中國家,包括俄羅斯這些國家的經濟會不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其實這里面就可以看到美元作為一個世界第一大儲備貨幣在應對風險,應對沖擊,把它的成本轉嫁到全球有很大的作用。這一點,人民幣國際化的課題,其實提出來的時候,當時我們也知道,當時次貸危機的一開始的一個出發點就是美國美聯儲印錢,歐洲也印錢,但是我們當時去看有3萬億美元,現在有4萬億美元,這些美元資產和歐元資產如何應對目前的通貨膨脹。所以當時提出,人民幣國際化,但是有很大的爭議,我們知道當時最大的爭議是匯率制度的安排要不要浮動,資本管制要不要放開。現在我們很多人說匯率高估了,要進行貶值。但是這當中最深層的問題,我們的匯率安排如何,如果說我們的匯率是可以控制的,就是央行如何控制匯率,匯價,如果說你真的要走向浮動的話,很多東西很多地方是要市場引導,所的時候升值貶值要看資本面也要看資金流動。現在所謂的改革進入深水期,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領域。那個其實是跟靜下來也就是我們的人民幣如何成為儲蓄貨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那么上海自貿區,其實我看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重要的改革,最後的一環就是如何適應資本管制和開放。在我們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的離岸市場,所謂的離岸就是境外。就是海外的,像匯率的安排,利率可以浮動,這些如何在中國的領土上,如何在全國還沒有開放的情況下,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進行試點呢?我覺得這是自貿區的一個試驗,從大的格局上來看,包括你看一路一帶的提出都是對這種管制的放開,包括中國對外投資這一塊要求更高了。

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的爭議,一種觀點是我們為什么要放開資本管制,這是中國抵御全球金融動盪的最重要的防火墻,你一放開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沖擊,包括美元加息之后對全球很多國家的沖擊,很多國家都是沒有辦法的。我們現在有這樣的手段,是不是要放開?如果說是不放開,現在確實是到了一個節點,如果說你不放開,中國這么多企業接下來要走出去,他還有很多匯兌的限制,很多資本流動的限制,所以在這么多的生存考驗當中,我覺得近年來講,今年是改革深化的關鍵年,也是經濟轉折年。如果說我們不看改革,剛剛也提到什么樣的改革項目是產業體制改革,這個也是到了關鍵時期。另外一個就是人民幣,資本管制開放是不是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就是匯率浮動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大,利率市場化。這一塊不僅是中國利率市場化,金融開放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對外開放的更上一層樓。所以我覺得現在看海外戰略,其實也就是人民幣如何初步成為一個可兌換貨幣。這一點其實離真正的可兌換已經不遠的,很多人說還有5年、10年的差距,實際上離真正的人民幣國際化只有臨門一腳了。在資本管制還存在的情況下,已經有很多的周邊國家的銀行把 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一部分。這基本上是絕無僅有的。今年我們的利率市場化,我們看到存款保險制度要推出,存款會進一步放開,利率市場化也會勇敢邁出一步,成為重要的里程碑。匯率現在一天可以上下浮動4%,如果說進一步放開,也就是說我們的匯率慢慢的走向浮動。如果說經濟下滑,資金流出,人民幣會面臨貶值,包括美元走強,我們會針對美元貶值,但是基本面比歐洲那些國家好,我們還是會維持相對他們的升值。

另外過去幾年中國對外投資已經基本上放開了,現在對大的跨國企業公司內部的資金也基本上放開了。現在關鍵就是個人對海外的投資能不能放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的,就是個人可以到海外市場去買股票,現在滬港通已經對資本直接投資和證券類投資打開了很大的缺口。所以今年我們會看到人民幣國際化,或者是人民幣成為一個基本的可兌換貨幣,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2015、2016年,當時央行也提出了兩年基本上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覺得從這一點來說,中國對外開放今年可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個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並購,進行全球版面,對一帶一路實質性的進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對這一塊還是充滿信心的,謝謝大家。

張琳:接下來我們有請華泰證券(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先生。

俞平康:謝謝各位嘉賓,各位老師。我是昨天晚上三點帶病來到上海,所以今天上午來晚了,十分抱歉。非常感謝給我這個機會讓我來發表一下觀點。 長話短說,幾個話題,剛剛其他的嘉賓也都說了,我這里講一兩點,我非常相信中央的決斷力和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都是走在一條非常正確的道路上。只不過在我們具體的問題當中,比如說像一帶一路等,在做的過程中我提一點建設性的建議。比如說可以做一些規則性的安排。一帶一路可能對沿線國家要進行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經過我們的測算,1塊錢投資在基建領域,對經濟中上游產業的拉動效應是1.89,對下游產業的推動效應達到3.05,所以基建投資最大的效應是對下游產業的推動,這個推動是非常長期的效應。也就是說中國人常說的“要致富先修路”。在對外基建投資時,如果原材料和儀器設備都來自於國內,那它對上游的拉動效應在幫助我們去化產能方面是大有裨益的,但對下游的巨大的推動效應就完全留在了國外。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下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即在一個極端的狀態下我們也可以用無償援助的方式援助周邊的國家,只不過要求他們訂購我們中國的下游產品。把這樣的對經濟的拉動,盡量的留在中國的經濟體之內。在這樣的細節方面的規則性的考慮,是我的一點建議。

資本項目開放是一個大的趨勢,這是肯定的。但我覺得在我們進行大膽的開放過程當中,肯定是要保持一個穩健的步伐。第一步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第二步使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最後一步才是資本項目開放。這順序不能錯,雖然我們經常說改革的時候需要倒逼機制,但資本項目開放,將帶來大規模的資本流動。特別是在我們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狀況之下,我覺得還是要堅持我們的防火墻,這也是我們經濟穩定的保障。 90年代末上一輪大周期觸底,有恰逢亞洲金融危機,也是因為有了防火墻才避免了外部危機的干擾。

人民幣國際化,按照國際的經驗來說,各個主要貨幣從主要貿易貨幣發展成主要儲備貨幣都經歷了15-20年的歷程,因此我們這樣的過程才剛剛開始,需勿操之過急。 謝謝大家。

張琳:接下來我們有請林采宜女士。

林采宜:謝謝美麗的張琳。我們講中國夢就是要在全國成為一個大國。但是大家知道,一個大國如果說他的貨幣在全球的儲備貨幣體系當中沒有地位,在世界銀行的儲備貨幣當中沒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說這個貨幣不是一個國際流通貨幣,你覺得這個國家是一個大國嗎?上午我說了,制造業的大國不是取決於他有多少的出口額,而是說他是不是處於主導地位,我認為現在是德國和日本。現在作為一個金融大國,我認為只有美國和日本和歐洲的這些國家。一個大國的大不是他有多大而是說以他的貨幣體系為前提的。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的商品體系已經融入了全球市場,但是我們的金融市場並沒有和全球接軌,我們的貨幣還是不可兌換的。我們的資本項目還是不開放的。好在去年有了一個上海自貿區,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似乎已經進入了議事日程,但是一年,上海自貿區作為一年的試驗田,結果是什么呢?我考察了一下他的數據。在去年9月份自貿區掛牌到現在,有2300多家金融機構掛牌落地,這是不小的數目,但是從2013年的9月到2014年9月,他的信貸規模只有830億人民幣。這么多的金融機構落地,但是金融業務的量沒有增長。有的很多的金融機構開張之后,一單業務都沒有,包括我們國泰君安也是這樣的,這說明什么?說明自貿區存在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什么?自貿區作為中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梁。他對外的那一端空了,但是對內的這一端沒有空,所有走向FT賬戶的貨幣都視同劃往境外,你哪怕只是缺一米的距離,這個橋就不會發揮橋梁的作用。所以區內的資金和區外的資金並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機制,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他無法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和國際接軌的橋梁。如果說作為一個離岸金融中心呢?它缺乏一個政策上的優勢。我們說不能成為政策洼地。到目前為止,全球有60多個離岸金融中心,沒有一個離岸金融中心不是靠他某一方面的政策洼地建立起來的。因為制度競爭,是離岸金融中心最核心的競爭。那也就是說你就不跟區外的,不跟上海和長三角的,包括全國的進行互動,你和海外互動你吸引不了,你不能像當初的新加坡和東京那樣吸引大量的全球金融機構,把他的機構搬過來,把他的業務搬過來,你沒有經營優勢,你的運營成本不比香港和新加坡低,甚至還高,沒有政策,無法吸引大量的總部進入這個地區,也無法吸引更多的業務進入這個地區。所以對外他沒有政策優惠,對內他沒有打通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之間的互動機制,這就是為什么自貿區成立一年,增加了兩千多個金融機構,卻沒有增加一塊錢人民幣的貸款。這就是核心的原因,他成為了一個孤島。

今年11月份他擴圍了,這有什么用呢?並沒有解決政策上最核心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機制上,他是上海和中央的雙重管理,他的外匯政策,他的資本市場交易政策分屬不同的機構,那么多頭管理,政策落地沒有形成機制。

那么怎么樣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自貿區要真正可以成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試驗田,成為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接軌的橋梁,要有三個特別的聯系。第一個就是在國內的監管模式上,我們知道迪拜是非常年輕的金融中心,他成立了金融事務管理局,也就是說上海和地方要統籌所有自貿區歸屬一個機構管理,所有的問題一個機構協調。上海市政府非常想推進自貿區的建設,使它發揮離岸金融中心的作用。但是這需要組織和機構的創新,因為只有通過一個機構的管理,才可以解決現在的分頭管理的問題。在自貿區只有實現混業經營,適應和業務模式和監管模式。第二是區內和區外要建立起非常有效的可以實施的管理規則。你至少要有一個明確的機制。第三,我們說要改革不等於不要政策。60多個離岸金融中心,它的競爭是制度性的競爭,更是政策的競爭。如果說自貿區沒有相應的政策,他成不了國際金融中心。如果說連自貿區的金融自由化都不能使顯得話,中國的金融開放我覺得真的還很遙遠,如果人民幣無法成為國際貨幣,無法成為最重要的國際上的重要的貨幣,無法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愿意持有的貨幣,我們離大國的距離還很遠,一個大國不僅是制造大國,他也一定是一個金融大國,這是我對自貿區的一些看法,謝謝大家。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有請光大證券(行情,問診)的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先生。

徐高:非常高興有機會到這里和大家做一個交流。第一次首席經濟學家會議是在幾年前,但是我覺得就像在昨天。現在我們已經有這么多的同仁,今天召開這樣的會議。

今天講的是對外開放,其實題目很大,所以我就圍繞現在對外開放最熱的,或者說新的對外開放的熱點,就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我覺得要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個關係是國內和國外的關係。現在一帶一路,我在北京經常參加相關部委的會議,一帶一路在部委和政府層面已經成為了未來多少年發展的一個很宏大的計劃。在政府層面現在已經是高度重視了。但是一帶一路僅僅國內重視是不夠的,因為國外才是一帶一路真正落地的地方。一帶一路真正的阻力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我們有錢、有技術、有人,但是你有錢有技術有人你給別人修路,人家未必愿意讓你修。如果說他搞不清楚你要通過一帶一路做什么事情,他就很難真情實意的參與進來。而實際上一帶一路的工作關鍵是要做好國外的溝通工作,穩定全球的預期,知道你要通過一帶一路達成什么樣的目標。

1991年有一個著名經濟學家說,馬歇爾計劃最成功之處是他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調結構的政策,他的最大的作用是穩定了歐洲市場經濟,讓歐洲人覺得市場經濟可以從戰時回來了。歐洲的市場經濟重新建立起來之后,歐洲經濟就蓬勃發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說我們把一帶一路理解為我們過剩產能的輸出,實際上就是自己在制造障礙。人家說你消化不了的產能,運到我家里你是什么意思。一帶一路雖然有國家的目標,但是僅僅靠國家是不夠的,財政方面,資金動員能力是一個約束。更重要的是,如果說你僅僅是靠國家意志來推動這個事情,那國外的人會怎么想,他會接受嗎?所以一帶一路要成功還需要我們的市場。市場最關鍵的就是給國內的市場經濟的主體一個穩定的預期。我們都是在商言商,沒有國家意志,我們就是來掙錢的。現在我們一帶一路擔憂的是這個東西投出去就是打水漂。所以國家如何給市場一個清晰的預期,通過財政政策和融資方式的安排,保證參與進來的人覺得是可以掙錢的,這樣才可以激起民間資金的要求。當然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要承擔,應該背的債要背。因為這種投資的回報都是長期的,短期的回報率是很低的,你想要幾年就把本撈回來這是不現實的。政府發揮的作用就是著眼長期,比如說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要做起來,打造這個平臺之后,讓市場去做。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是不行的。

最後是長期和短期的關係。現在大家覺得一帶一路可以像4萬億那樣把中國經濟帶起來,這是不對的。實際上如果這樣的話,他會對我們經濟產生沖擊。比如說像4萬億當初對我們就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後遺症。如果說類似的事情在一帶一路發生了,那將會是中國在世界經濟聲譽當中巨大的摧毀。這個負面影響要很多年才可以消除。因此長期不能緊,短期不能松。一帶一路才有可能健康發展,帶給我們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那么我講講投資者的機遇,可以看得到的恩機遇,第一個就是我們來看方向,一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海上絲綢之路。顯然我們是一路比較容易,而一路的話,有一些國家甚至和我們還有領土的糾紛。因此一帶是近期可以推動的方向,而且一帶和我們之前做的西部大開發也可以銜接。機會是可以一眼看到的就是基建投資的施工方。最後還有一個大家不要忽視,就是在國內標準的制定者,因為一帶一路向外輸出的是我們的規則,建起來之后我們就變成了國際規則制定者,這個收益有多大我想不用多少。

張琳:接下來我們有請這一環節的最後一位演講嘉賓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先生。

邵宇: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我想給大家交流的是全球化4.0,中國如何回到世界之巔。如果說2014年全球宏觀有一個主題的話那就是帝國反擊戰,那就是美國又回來了。美國的數據是驚人的。他的GDP增長速度是5%,這對發達國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么美國會有這么杰出的表現?因為我們定義過老的全球化版本是全球化3.0,美國通過他的產業鏈和需求在資源國和資產國進行了廣泛的產能版面和資源獲取。但是危機之后,循環結構鍛煉了。他把原來所需要的資源大部分自己來進行生產。可能未來幾年里,最大的油氣產量不是俄羅斯也不是沙特而是美國。美國通過制造業回流,使得很多的制造業回到了美國。比如說美國有一個州的成本僅僅是比中國大陸高30%,如果說考慮到其他的成本,和大陸幾乎不相上下。顯然我們的競爭優勢沒有了。我們說帝國反擊戰他是有這樣的幾個方面的體驗。比如說他用TPP和TPIP,同時他在中東打仗,以及對俄羅斯的制裁。如果說讀過美國的話,上一次美元指數的牛市是95-00年,98-99年則是亞洲的金融危機,80-85年,82-83年是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那么這一次美元指數的走牛,倒霉的是誰呢?

我們現在提出一帶一路,首先是經濟貿易,去年中國最優秀的推銷員是李總理,他推出了1600億的高鐵和核電。他說在120年前,李宗堂大人到英國做了三個事情,一個是買船,一個是借錢,這一次則是推銷我們的高鐵、核電和在英國抽檢人民幣結算中心。在投資方面大家看得非常清楚。這個投資,是不是像日本人一樣把全球的樓買下來。而今天,我們可以到美國去買技術,到歐洲買品牌,到拉丁美洲買資源,可以形成一個並列齊驅的新的增長模式。我們是善意的,並不會替代原來以美國為核心的需求循環。只不過美國發生了調整,我們被迫做出一個雙輪驅動的輔助政策。最重要的,當然是貨幣。最近得到了非常多的反響,那就是全球的金融雄心和使命。如果說全球化2.0的過程當中,英鎊和英國是那樣一個核心的話,在全球化3.0,美國和紐約一定是金融中心。上海說了很多年說要做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說人民幣沒有成為國際貨幣,上海怎么可能會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呢?所以上海的使命非常清楚。包括自貿區2.0,他會形成一個離岸在案一體化的有足夠深度的市場。這個時候人民幣將會經歷風險,包括建章立制,包括有一系列的開放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上海有中國最大的要素市場。這樣的條件,他可以經得起來回的資本的沖刷。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成功,上海自然而然就是全球金融中心。

第三,2014年我們從購買力評價角度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是在1872年,也就是140年前,美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是那個時候美國出現了貪污腐化,巨大的環境污染等等。幾乎和我們現在的情況類似。美國花了近60年的時間,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后,或了全球的第一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顯然我們現在提的是對外開放,對內就是放開。這兩者結合起來,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結合在一起才真正的走向鍍金的時代。上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落實強化改革的督辦體制和責任制以及評估機制,同時希望群眾來評價改革的成敗。我們提出了336項改革開放,四中全會又提出了100多項依法治國的改革方案。但是穩定是我們如何貫徹執行這么多的改革方案。如果說這些方案可以完成的話,那中國一定是宇宙第一強國。我們開發了一個新的軟件,列了所有的改革,我們來看這個改革當中有哪些卡殼了,是因為什么問題,我們希望力所能及的進入到這個改革當中,最終的目的也使得我們對內改革最終可以形成我們經過這個全球化4.0的洗禮之后,我們重新回到世界之巔,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