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照進現實:無人駕駛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9 12:31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今天撰文稱,由於一向保守的汽車行業也開始紛紛推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甚至連福特CEO都預計這類品五年內將會發布,所以無人駕駛汽車與我們的實際距離或許比想象得更近。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五年內將有人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福特CEO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在CES上如是說。
多年以來,無人駕駛距離我們總是有些遙遠——很多人認為,這種汽車至少還要再等十年才能面市。如果連保守的汽車行業都認為無人駕駛汽車五年內將會上市,我們與這個夢想的實際距離或許還會更近。
今年1月的CES不再是三星、東芝和一中國iPhone手機廠商的天下,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也都設立了展台——他們的目的也都十分統一,都是為了前來探討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但實際上,看好這一市場的不只是汽車行業,還包括很多晶片製造商。
英偉達的主題演講十分乏味,闡述了該公司的新一代晶片以及深度學習技術的最新進展:如何在不採用昂貴感測器的情況下,直接用攝像頭汽車的自動駕駛。英偉達展示的所有品都是眼於汽車行業。
高通雖然並未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但也宣佈有多款概念汽車採用該公司的晶片。英特爾談到了無人機的自動駕駛,但該公司無疑也會將這些感測器應用到汽車中。
谷歌顯然希望在該領域發揮作用,特斯拉同樣如此。不過,盡管這些項目引發了廣泛關注,但汽車行業仍有可能在市場上擊敗他們。這些企業都在測試各種各樣的無人駕駛汽車,奧迪甚至用無人駕駛汽車載5名記者從洛杉磯一路開到了拉斯維加斯。福特表示,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目前已經上路,其他企業也都已經展開了類似的嘗試。
但5年並不遙遠,而且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仍有很多沒有回答的問題。例如,一旦出現事故,責任由誰負責?如何避免駕駛員疏忽,以及如何將手動控制權重新交給駕駛員?如何避免駕駛員暈車?駕駛是否還有樂趣?從長期來看,汽車廠商還有可能因此面臨更大的風險:無人駕駛汽車將改變人類與汽車的關係,使得我們更加依賴拼車服務。如果這種事情發生,汽車銷量無疑會受到影響。
但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有待解答。由於無人駕駛汽車几乎都要依靠高度精確的地圖,駕駛員必須與廠商時刻保持聯繫,以便定期獲得更新。這是否意味駕駛員必須訂閱這些服務?汽車廠商是否會組成聯盟,相互分享地圖數據?
此外,還有很多監管障礙需要克服。我在CES上的所有溝通對象都認為,真正阻礙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並不是技術。
但美國老牌汽車廠商或許不會是首批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的企業。“關鍵或許不再於誰先上市,而在於誰最后出事故。”福特發言人本周說。在美國這種喜歡打官司的國家,只需要幾起重大事故就會讓整個行業倒退數年。在100%確保安全前,消費者不會購買這些汽車——由於所有駕駛員都認為自己開車技術不錯,所以無人駕駛汽車必須在這方面表現突出。
因此,今后幾年的汽車或許會逐步增加更多自動駕駛功能。自適應巡航控制將會逐步進化,從而在交通擁堵時實現自動駕駛。車道偏離警報也會變成真正的車道保持功能,在高速公路上為駕駛員提供幫助。輔助泊車也會演化成真正的自動泊車。所有這些技術進步都會逐步彙集起來。希望這種漸進式的發展能讓監管者認可行業趨勢,最終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
有朝一日,高速公路或某些城區道路甚至有可能禁止有人駕駛汽車駛入,畢竟,人類的預判能力和駕駛效率遠低於電腦。(書聿)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