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三口之家小金庫巧打理 保險投資雙管齊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季先生家境較為殷實,其家庭資產主要集中于不動產,且沒有房貸負擔,一家三口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各方面都處在較為理想的狀況,使得季先生的家庭有著較高的財務自由度。在這么一個較好前提下,季先生家庭的投資、健康、養老和孩子未來結婚等問題就更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理財規劃為其解憂。

■案例

季先生一家三口,47歲的他和46歲的妻子名下各有一套兩居室住房,25歲的兒子名下有兩套住房。三人工作穩定,收入豐厚,身體健康,亦無供養老人的負擔。夫妻倆均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大病醫療保險,兒子除了這兩項保障外,還購買了總保額20萬元的大病醫療商業保險。目前,夫妻倆共有的存款80萬元和兒子的50萬元存款需要分別打理,能否請理財師給設計兩套最優化的理財方案?

提示要素:


●夫妻倆目前的養老保險額度稍顯不足,這個年齡是否適合增加?

●兒子可能兩年內結婚。

支招人:建行北京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師李偉卿

1 家庭成員保險怎么買

首先家庭成員均沒有投保意外傷害險,其次季先生夫婦雙方的社會醫療保險和職工養老保險保障能力有限,另外其孩子沒有養老保險保障。保險建議是:

1、季先生家庭三人必須每年都要投保意外傷害險,因為意外風險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控制的。意外傷害險保費很便宜,市面上卡式的意外險多在一百元或二百元一份,可保一年,且涵蓋了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保障,絕對是低投入、高保障。

2、考慮到社會醫療保險有限的保障能力和醫療費用不斷昂貴的現實,季先生夫婦兩人需要補充一定的商業醫療健康險。雖然(從)季先生夫婦的年齡現狀來說,現在投保商業健康險的保費會很高,但季先生夫婦現已是奔五的年齡,罹患疾病的幾率將會增加,投保一定量的商業健康險作為社保的補充很有必要,建議優先選擇終身型健康險。

3、由于通脹趨勢將長期存在,以我國目前社會養老金繳存水平來看,退休后靠養老金生活無法保證原有的生活品質,要維持退休后生活質量不下降,季先生夫婦也必需增加一些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考慮到年齡的因素和養老保險的特點,建議季先生夫婦不必過多投保,補充一些尚可。安享美好的晚年時光,就需要季先生夫婦現在更應側重通過投資理財,來解決養老資金問題。此外,建議季先生的兒子現就可以投保一定量的商業養老保險,畢竟從商業養老保險的費率、復利等因素來看,這個年齡投保的話還是非常劃算的。

2家庭資金增值巧規劃

考慮到季先生的家庭資產中不動產占比較高,并且其兒子兩年內可能結婚的因素,在投資產品的安排上,建議季先生的家庭資金以低風險、固定收益型產品投資為主,在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以獲取較高收益為目標。為此,有以下兩個方案供季先生選擇。

方案一:

1、合力投資信托產品:從目前市場來看,較高回報的固定收益產品基本以信托產品為主,預期收益率水平一年期產品為8.5%,一年半期限產品為9%左右,高于同期銀行存款約2.5倍,但信托產品的認購起點均為100萬元,認購起點較高,若季先生和其兒子的資金可以集合一起進行理財的話,建議季先生出60萬元,其兒子出40萬元,合計100萬元投資一年或一年半期限的信托產品,但一定選擇融資公司實力強、風險保障措施強,最好有擔保條款的信托產品。

2、季先生投資10萬元申購優秀的股票型基金。去年股市全面受挫,大盤指數一下跌回了10年最低點,但低估值、政策紅利釋放和流動性的改善等因素將會存在一定結構性的反彈機會。由于股市已釋放了大部分風險,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變得很小,短期內市場的低位是個投資機會,現將少量資金配置到股票型基金中,無疑是播下一粒種子,靜待收獲存在較大的可能性。

3、季先生和其兒子各留10萬元,各自投資流動性強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一方面備用于日常生活開銷及應急開支,另一方面能獲得高于數倍的銀行活期、七天通知存款的理財收益。目前,銀行的短期理財品期限多在30天至180天,收益率在4%至5.5%之間,考慮流動性因素,建議認購期限短些的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有較高的流動性,目前大多基金公司的貨幣市場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水平達到了4%至5%的水平,也是不錯的選擇。

方案二:

1、若季先生和其兒子的資金不能合在一起進行理財的話,建議季先生投資60萬元,其兒子投資40萬元,用于認購銀行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考慮到收益率和兩年內兒子結婚的因素,就必須投資期限在半年至一年銀行理財產品中,市場上半年至一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區約在5%至6%之間,能獲得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水平。待產品到期后,再根據資金使用需要,特別是將來兒子結婚所需的大額資金支出來選擇適當期限的理財產品。

2、季先生投資10萬元申購優秀的股票型基金。

3、季先生和其兒子各留10萬元,各自投資流動性強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