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揭開閑置土地“黑名單”背后的重重謎團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有關1,457宗閑置土地的“黑名單”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業內認為,此次“黑名單”的曝光表明各監管部門正在加緊對土地閑置問題進行“聯合調控”。

據中國房地產報8月9日報道,一份據稱出自國土資源部的有關1457宗閑置土地的“黑名單”,吸引了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眼球。而陸續出現的據稱來自于這份“黑名單”的各省市具體的閑置土地的報道,更為這份“黑名單”的真實性添加了砝碼。

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表示,國土資源部并沒有發出這樣一份“黑名單”,也不存在所謂的“黑名單”。

國土資源部新聞處處長謝暉明確表示,這份名單不是出自國土部,他們對此不進行任何評論。

調查發現這份名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閑置情況表》的“名單”,是從中國銀監會系統透露出來的。


回溯國土資源部一年來一系列清查全國閑置土地、打擊開發企業囤地的行動,可以看出跨部委協調行動已經成為嚴格執行房地產調控新政的常規做法,其思路與路徑日漸清晰。

“黑名單”有鼻子有眼

據了解,早在2010年6月初,國土部就將一份包含了全國各地共計1,400余宗閑置土地的統計表提供給了銀監會。銀監會立即向各省市區銀監局、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及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托公司下發緊急文件,要求各單位對表中所涉及項目的授信情況、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等情況進行全面風險排查,并于7月15日之前將具體數字上報,為下一步各部委對房地產企業閑置土地的集中整治做好準備。

7月底,這份名單被媒體曝光,部分省市的閑置地名單,包括地塊宗數、項目名稱、受讓人、合同編號、土地用途、供地面積、合同價款、合同簽定時間、約定開工時間、約定竣工時間等數據赫然在列。一石激起千層浪,有關閑置土地的報道相繼涌現。

據這份“黑名單”顯示,北京、廣州、海南、江蘇等地成為閑置土地“重災區”。其中,北京閑置土地共160宗,其中35宗是企業原因造成的;廣州閑置土地54宗,住宅用地占六成;海南則有77宗閑置土地,主要分布在海口和三亞,商用與住宅用地大約各占一半;江蘇閑置土地48宗;貴州108宗;上海則“零閑置”。

8月5日,地產股和銀行股遭遇“黑名單”傳聞襲擊,兩大板塊相關個股齊齊下跌。

潘石屹追問“真名單”

有意思的是,在有關“國土部出爐閑置土地黑名單”的相關報道如火如荼之時,8月4日,國土部有關人士表態,國土部并沒有發出這樣一份“黑名單”,80%閑置土地可能被收回的傳言不知來源于何處。

隨后,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對此表示質疑,國土資源部出來辟謠說沒有公布過這個黑名單,但真正的名單是什么?他認為,國土部應該公布這個名單。他表示,這個名單的取得也并不困難,因為國土部在發土地證時,一定都有發證時間,把發證時間超過2年、5年和10年的對外公布,并不復雜。如果政府真能下大力氣清理閑置土地,就一定會促使許多閑置土地盡快開工建設,這才是降低房價的根本辦法。

隨后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土部應該回應潘石屹的叫板”。其分析,此前,國土部相關負責人業已表示,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國土資源部與證監會、銀監會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各方會將企業的情況通過這一內部信息渠道及時進行溝通。由此可見,國土部對相關企業的囤地情況還是有所了解,只是沒有將具體情況公開而已。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表示,國土部相關人士雖然表態“黑名單”不是國土部發布的,但也沒有否認有閑置土地名單這個事實。鄒曉云分析認為,國土部公布名單應該是有一定困難,據說,名單最早在2006年9月份就出來了,現在土地情況有一定的變化,要把變化的情況搞清楚才能發布,這是技術上的一個難題。另外,數據不一定就是1,457宗,肯定還有很多閑置地塊沒有包括在里邊,所以公開部分閑置土地也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北京聯達四方房產經紀公司總經理、中經聯盟投融資與土地開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少鋒則認為,國土部確實有這個所謂的閑置土地的“黑名單”。楊少鋒分析認為,由于國土部沒有公開發布,所以進行了否認。因為一旦這個名單公開發布,就會給國土部自己造成一個壓力。就是說執行過程中能不能對黑名單上涉及的企業進行清查,會給國土部帶來巨大的執行和輿論壓力。

北京華業地產副總經理、中經聯盟秘書長陳云峰也認為“黑名單”存在。他表示,可能是國土部領導還沒有對這個事定調,名單就從下級機構流出了。政府部門做事一向謹慎,而且一定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一定的級別才能正式公布,所以國土部到現在沒有認可。

陳云峰同樣認為,國土部應該公布這份“黑名單”,并應該公布相應的處理措施。他表示,國土部如果能夠把這些閑置土地的黑名單進行公布,并采取措施,或收回重新投入市場,或促其開工入市,這種力度正好配合這一輪房地產調控,我認為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跨部委行動進行時

近一年來,國土部與證監會、銀監會等多部門聯手,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封堵漏洞,思路已日漸清晰。

2009年9月,國土部連續發文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強建設用地批后監管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監管等工作,并派出31個調研組分赴全國各地展開大規模調研查證。此次“名單”中所涉及的土地閑置情況正是該次調研的成果之一。

2009年12月初,國土部與證監會聯手,對房地產企業上市及已上市房企再融資進行審核,導致房企IPO及上市房企再融資全面停頓。

2010年伊始,國土部又與銀監會聯手,針對房地產企業土地抵押貸款進行審查,防范因抵押物不合規而引發銀行系統金融風險。

2010年6月,國土部部長徐紹史表態,下半年國土部將繼續加強與證監會、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合作,嚴查土地融資,防范由土地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次“黑名單”的曝光,彰顯了各監管部門“聯合調控”正處于進行時。
 

(楊坤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