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葉檀:第二次經濟寒潮到來 但不會出現硬著陸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23號,匯豐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創下32個月以來的新低,說明中小企業面臨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寒潮。11月PMI初值為48,遠低于50的榮枯線,是金融危機(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也是匯豐自2005年9月發布該指數以來的最低值,說明中小企業經濟下滑增速加快,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11月23號,匯豐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創下32個月以來的新低,說明中小企業面臨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寒潮。

11月PMI初值為48,遠低于50的榮枯線,是金融危機(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也是匯豐自2005年9月發布該指數以來的最低值,說明中小企業經濟下滑增速加快,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匯豐中國PMI分項數據看,“產出指數”從51.4驟降至46.7,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最大降幅。產出指數跌至32個月低位,新增訂單指數回落,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出口訂單指數尚可,但內需放緩。


這只是表像,從去年以來,中小企業就不敢接國外長單,因為成本壓力、人民幣升值與定價權旁落使出口訂單無利可圖。對于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并不是沒有出口訂單,而是在利潤壓力下不敢接出口訂單。在中小企業在制度上取得突圍之前,出口薄利甚至無利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未來中小企業的出口不可能有明顯好轉。歐元區11月制造業PMI由10月47.1下跌至46.4,為2009年7月以來最低,歐洲經濟在歐元區打擊下自顧不暇,而美國還在高失業率的泥潭里掙扎,希望通過振興制造業、加大出口量拉升制造業,中國的出口企業的WTO紅利已經消失,不可能再過躺著等訂單、用低薪短期雇工的好日子。

中小企業困境是全局性困境的反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小企業生存普遍困難,必然意味著意味甚至榨取中小企業的行業陷入困境。匯豐11月PMI投入價格指數大幅回落至43.2,延續上月跌勢,從好的方面解讀是通脹緩解,從糟糕的方面來解讀,則是投資下降、內需疲弱。

幾個重要行業被淹沒在贏虧線以下,奄奄一息。

火電行業全線虧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今年1到8月,電力行業銷售利潤率為3.5%(火電業務為1.5%),是各主要上下游行業中最低的。1—8月,火電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2億元,連續8個月負增長。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大面積虧損,如果算上其他火電企業,三年深陷虧損泥潭的火電行業虧損可能達到上千億元。

鋼鐵行業今年下半年日子很不好過。10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22.72點,環比下降9.58點,降幅為7.24%,比上月加大5.07個百分點,鋼材價格指數降至全年最低點;與去年同期相比,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僅上升了1.40點,升幅為1.15%。在主要用鋼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速分別較上月下降0.9、2.5、2.1個0.9個百分點;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70余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的應收賬款達到500多億元,應付賬款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上漲了10%以上。

2011年三季度,有色金屬行業虧損企業有979個,虧損面為14.9%,虧損面較上季度略微下降。經初步季節調整,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5.7億元,較上季度增加2.0億元。而基礎化工行業三季度凈利環比下降23.87%。

無論從全球,還是從中國國內經濟情況看,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輪經濟寒潮已經到來。本輪寒潮性質更加惡劣,在第一次擴張貨幣、刺激經濟之后,全球經濟的通脹水位已經抬高,各國債務危機暴露。如果繼續發放貨幣,刺激經濟,必然導致通脹惡化、延續經濟結構調整,從歐元區到中國的制度改革有可能停滯不前;如果不發放貨幣,有可能使經濟陷入冰凍期,信用徹底凍結。

但全球經濟不會崩潰,將處于長期陰跌狀態,一年甚至會有兩個尖峰。中國財政狀況可控,以超收收入緩解財政不足,通過債券等解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的融資困境。

發放貨幣GDP快速增長,兩害相權取其輕。繼續發放貨幣是個危害甚大的餿主意,即使中國擴張貨幣再次充當全球經濟救世主,也不可能回到靠投資與出口拉動經濟的幸福時光。為今之計,只有以鐵腕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松綁,提振內需促進經濟轉型,除市場化改革、公平分配之外,沒有第三條道路。

(本文已發表于南都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