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等一回?央行批量放行銀行黃金進口業務資格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時隔7年,央行重新開閘批準商業銀行開辦黃金進口業務,上海銀行等4家商業銀行獲批黃金進口業務。有分析師表示,藏金于民有助分散金融風險。
據每日經濟新聞8月6日報道,2003年,四大國有銀行成為首批獲準開辦黃金進口業務資格的銀行;時隔7年,央行重新開閘批準商業銀行開辦黃金進口業務。昨日(8月5日),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包括上海銀行在內的四家銀行,成為新一批獲央行批準開辦黃金進口業務的銀行。
黃金市場擴容??進口需求增加
8月3日,央行連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以促進我國黃金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早在2003年,央行就批復四大國有銀行涉及黃金進口業務,但此后再無其他行染指此業務的消息。
已經獲得黃金進口業務資格的上海銀行在一份發給記者的新聞稿中指出,獲準開辦黃金進口業務,將成為該行黃金業務從境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契機。
而央行內部人員透露,除上海銀行之外,還有3家商業銀行獲批黃金進口業務。
上海黃金交易所昨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黃金市場報告》顯示,去年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規模創歷史新高,黃金成交量4710.82噸。投資者對黃金的熱衷越來越強烈。
藏金于民有助分散金融風險
對此,業內人士黃永勝表示,四家銀行獲批進口黃金業務,擴大了整個黃金市場進口規模,有助于增強國內黃金市場的流動性。而此前,一些銀行在節日期間,黃金產品貨源十分緊張。
“我們也是剛獲得進口黃金資質,一切都在學習中。”一股份制銀行黃金業務人士表示,“聽同行介紹,每一筆進口業務都要向央行報告;我們進口黃金都是標準金,也要先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即便是自用,也需要先進入交易所市場。”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表示,和債券、股票等信用類金融產品相比,黃金不存在信用上的風險;此外,差不多所有人都認可其價值,應此能在全球任何一個市場變現;目前黃金買賣容易,交易費用很低,投資者主要是用其來對抗通貨膨脹。
(郭建英?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