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戴姆勒再指中投或成股東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中投持股比例達到10%,將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戴姆勒董事長、奔馳汽車集團總裁蔡澈不久前在底特律舉辦的北美車展上透露,戴姆勒的確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進行了一些接觸。“戴姆勒將引入來自中國的投資者。”這已不是第一次從戴姆勒方面釋放出這樣的聲音。這家歐洲豪華車制造商頻頻放出風聲欲在中國“找錢”,折射出其打算利用中國資源、深耕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進而重返全球豪華車“老大”寶座的意圖。

知情人士昨天告訴本報,戴姆勒高層的確曾在2009年訪華時與中國一些投資方有過接觸,這些機構包括中投公司。但截至目前,尚沒有任何一家機構在戴姆勒項目上取得進展的消息。

戴姆勒再“放風”


“我們前一段時間的確是和中投公司進行了一些接觸,雙方之間的討論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從戴姆勒來講,戴姆勒歡迎中國的投資。”蔡澈在北美車展上回答一位中國記者提問時這樣表示。

而據德國媒體報道,根據雙方已進行的商談,中方或將在未來持有戴姆勒5%至10%的股份。

目前,戴姆勒最大的兩家股東來自中東。其中,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公司Aabar持股約9.1%,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科威特政府持股約6.9%。另外,同為汽車企業的雷諾日產聯盟與戴姆勒互相交叉持股3.1%。

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戴姆勒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來自德國的多位投資者持有29.3%的股權,其他歐洲國家的投資者持有33.5%;美國投資者持有18.4%;來自中東的投資者持有15.9%;其他分散股東持有2.9%。

如果中投持股比例達到10%,那么將成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

事實上,雙方從三年前便有所接觸。早在2009年上海車展期間,蔡澈就曾表示,戴姆勒正和中投公司討論入股旗下奔馳汽車的事宜。

而去年12月20日,德國《經理人》(Manager)雜志報道稱,戴姆勒公司正在尋找一個中國投資者,可能向后者出售公司5%~10%的股份,中投公司被認為最有可能中選。

雖然想要引入中國投資者,但蔡澈顯然并不想被中國股東指手畫腳。蔡澈去年7月份公開表示,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但他認為中國人不會試圖控股戴姆勒。

而作為財務投資者,中投公司在海外的投資以獲得財務回報為主要目的,不追求對投資對象的控制權。這也是其與產業資本的主要區別。在歐債危機發生之前,中投公司已經對歐洲有一些能源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今年1月20日剛剛宣布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購買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8.68%的權益;去年還與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倚重中國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戴姆勒頻頻放出風聲希望“聯姻”有中國政府背景的中投公司,有可能想要進一步與中國政府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戴姆勒正處于自身發展較為微妙的時期,中國市場是可以幫助其恢復競爭力的重要支點。

從全球高檔豪華車市場競爭格局變化看,擁有125年歷史的戴姆勒旗下奔馳轎車,已經從全球第一的位置滑落至第三。

奔馳的老對手寶馬集團去年的寶馬品牌銷量同比增長12.8%,至138萬輛,繼續保持領先。而后起之秀奧迪全球銷量達到130萬輛,距離全球第一的目標越來越近。

而戴姆勒旗下的高檔轎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2011年全球銷量僅為126萬輛,同比增幅僅為8%。

蔡澈在解釋先后被寶馬、奧迪兩個對手超越的原因時稱,第二輪產品攻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一些關鍵因素上比如質量方面競爭力有所減弱,失去了領導者的地位。

眾所周知,決定汽車企業全球排名的無非是兩大市場——美國和中國,而相對于成熟的美國市場,中國市場更有彈性。

無論寶馬還是奧迪,都已將中國市場視為第一重要的戰略要地。而不幸的是,德國“三大”中最晚來到中國實現國產的奔馳品牌仍然在慢慢尋找“感覺”。

今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奔馳品牌乘用車在華銷量為14463輛,去年同期銷量為15556輛,同比下跌7.0%。

對于中國市場的同比下降,戴姆勒解釋稱,是由于2011年12月銷量極其旺盛,而北京奔馳擴產期間部分生產臨時停工,造成中國市場某些車型僅能部分滿足供貨需求。

汽車業內知名分析師張志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拉中投公司入股,看出戴姆勒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但如何做好中國市場,卻是需要戴姆勒高層縝密思考的問題。中國市場的渠道問題一直困擾戴姆勒集團,目前戴姆勒方面正與其中國合作伙伴北汽集團在銷售和市場層面進行整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