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雜交水稻沖刺畝產1000公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24 16:53


在8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看來,2011年實現大面積畝產900公斤不過是一個腳印,后面的路還很長。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他說,現在考慮最多的是如何使新的超級雜交稻品種盡快推廣應用,還有如何實現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夢想,還需要科技部、農業部的立項,我會積極向上爭取。”袁隆平說,“也許十年左右,等我變成”90后“時,中國超級稻就可以實現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了。”

在進一步沖刺畝產1000公斤的同時,袁隆平用一個天才的創意,為他常居的湖南省一年新增了10億公斤口糧。


這個創意就是袁隆平于2006年提出的“種三產四”工程。這一工程2007年在湖南正式實施,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耕地,產出用常規技術種植的4畝耕地的糧食。

日前,在湖南省2011年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總結會上,袁隆平欣喜地告訴記者,與實施“種三產四”前5年相比,今年總增產稻谷10.37億公斤。

湖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劉年喜說,通過這一方法,能節余1/4的面積,也等于增加了1/4的糧食耕地,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的單產和總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經濟效益。

袁隆平表示,下階段,湖南省“種三產四”目標是2015年在湖南推廣該工程1500萬畝,增產21億公斤糧食,提前五年實現增產目標。按照過去常規方式的平均畝產,增產這么多糧食,需要新增500萬畝耕地。

據介紹,2012年該工程將加大向中低產區推進的力度,示范縣擴大到51個,全省示范總面積達到750萬畝以上。

實際上,受溫光條件、土壤環境、栽培技術的制約,雜交水稻單產的每一次大幅度提高,都意味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日本在1980年就提出了通過秈粳雜交培育增產50%的15年計劃,國際水稻研究所在1989年提出了利用熱帶粳稻提高單產的新株型育種計劃,但由于技術線路欠妥,至今均未能實現目標。

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試驗田里,中國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對超級雜交稻新品種“Y兩優2號”進行現場驗收。經過嚴格測產,107.9畝連片實測平均畝產達到926.6公斤。

盡管從2000年的畝產700公斤,到2004年的畝產800公斤,再到2011年的畝產926.6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已成功實現了“三級跳”。但曾是運動健將的袁隆平說:“搞科研就像跳高一樣,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著你,要是不繼續跳,早晚要落在別人后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