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外資保險難解七年之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般而言,保險公司盈利回報期通常在7年左右。2002年前后成立的中意人壽、中英人壽、光大永明、海爾紐約人壽、中宏保險與太平洋安泰等外資(合資)保險公司最近卻以一份略帶悲觀的調查報告,詮釋其7年來的發展道路及對未來利潤空間的顧慮。

普華永道對近30家外資保險公司進行調查發現,自從2005年外資壽險公司擴張至9%的市場占比后逐年下降,截止到今年6月末市場份額已縮至4.7%。甚至9家外資人壽保險公司及6家外資財險公司對市場競爭壓力增加的擔憂給出“最高級”。

與此同時,中德安聯、金盛人壽、中英人壽保險和愛和誼財產保險四家外資保險公司毅然選擇增加注冊資本。多位外資保險公司高管又公開表示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一邊憂心于日漸增大的競爭壓力,一邊又渴望著龐大的保險市場,外資的保險商們正在七年之癢的門檻上左右為難。


外資保險的尷尬

中國的保險市場對于外資來說壓力越來越大。

普華永道亞洲精算業務主管合伙人劉淑艷認為:“過去數年,銀行已成為保險產品相當重要的分銷渠道,一旦銀行開始參與保險公司業務,一些保險機構將預感到銀行分銷渠道將會發生某些改變。”

“銀行參股保險公司,對銀保業務的市場格局短期影響并不高。但壓力肯定會有。”一位外資保險公司市場部主管承認,某些銀行優先照顧自家保險公司產品營銷的現象將會出現,給外資保險公司原先銀保渠道構成壓力。通常,銀保業務是短期提高保費收入的有效途徑。

開始依賴銀保渠道努力挽救市場份額的外資保險公司,不得不面臨著未知的銀行分銷渠道格局變化。

相比而言,過去數年中資保險公司對躉繳型為主的銀保業務情有獨鐘,進一步提升自身市場份額。據2008年年報披露,國壽去年整個新單保費有80%來自于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躉繳保費,中國太保去年壽險保費首年期繳保費增長了33%,但躉繳占比則高達85%以上,銀保渠道保費收入更是實現63.9%增長。

“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之所以逐年下滑,是國內保險公司銀保業務發展迅速,壓縮了外資同行的市場份額。但外資股東方對保險公司做年終業績考量時,市場份額增長幅度仍是重要的標準。”上述市場部主管表示。

另外,一些保險公司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先天不足。

通常壽險公司得經營七八年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外資股東堅持追求產品利潤率及穩健經營,但某些中方合作伙伴基于資產短期增值,要求保險公司在新產品投放、渠道建設與分支機構布局方面加快速度,反而忽略經營利潤。尤其合資保險公司的中外投資方股權比例各占50%,容易產生分歧。“通常外方股東還會擔心中資伙伴能合作多久,會不會賺到外錢就離開,市場開拓策略也就被擱置下來。”

“有一家合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以后,三年才只開了一家分公司,但后來更換了中資合作伙伴,找到一家信托公司合作后,平均每年都開一家分公司。”前述業內人士透露,新合作伙伴投入的資金,主要來自這家外資保險公司所在國的私募資金,并委托信托公司曲線參股,這家保險公司名日“中外合資”,實則已是“外商絕對控股”,有了“統一”的股東意見,它的中國市場拓展步伐就迅速提速了。

加注“盈利預期”?

盡管《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調查報告顯示外資保險公司對國內市場競爭壓力憂心忡忡,但9月中德安聯、金盛人壽、中英人壽和愛和誼財產保險等外資保險公司相繼分別增加注冊資本6億元、3億元、2.3億元與0.6億元,其中中德安聯與金盛人壽明確表示,此次股東按照原有出資比例進行增資,股權結構不變。

中德安聯CEO柏思安曾公開透露,將繼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這是安聯在中國市場上的長期策略,并對盈利不設時間表。上半年,中德安聯已新開兩家分公司。

中英人壽總裁張文偉在獲得第四次增資后表示:目前中英人壽在華發展的第一階段基本是地域擴張,明年將進入第二階段,即對客戶的深耕。

“盡管市場競爭壓力加大,但外資股東方還能看到積極信號,多數外資(合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有5-7年,按照國際慣例,盈利期應該臨近了,此時加大資金投入,配合新保險法對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等多元化投資渠道的放行,將有利于提高經營收益率。”一位外資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透露。以一款某保險公司主打的20年繳費期壽險產品為例,按傳統的保單賠付精算數據,通常前5年與最后5年是賠付率偏高時期,保費并沒有留在保險公司用于投資,而是作為儲備金應對事故償付及傭金繳付。中間的10年繳費期則是保險公司收獲利潤的“黃金期”。一旦保單存續5年后,大量保費將留在保險公司賬戶,此時保險公司增加注冊資本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就能釋放部分保費進入更高收益的不動產或PE業務,獲取更可觀的收益。

然而,要從競爭激烈的國內保險市場增加保費收入,提高投資收益率,并非易事。“外資保險公司必須先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增加在華投資的重要目標。”一位中英人壽高管表示。加大多元化銷售渠道、共享服務中心實現標準化、構建企業文化及培養優秀團隊,都是其增加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外資保險公司增加注冊資本,有助于彌補它們拓展國內業務的弱項,如營業網點不夠廣,優秀代理人管理團隊缺乏及新產品開發節奏緩慢等,提高整體經營利潤。”一位外資保險公司高管認為,應對《新保險法》的提高償付能力要求與進軍不動產等多元化投資業務,也是增資的目的之一。

“目前,我們已就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事宜和一些潛在合作伙伴有過合作溝通,預計能使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再提高約4%。”他表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