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馬光遠:理性看待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面對房地產市場剛剛開始的價格調整,包括萬科在內的開發商啟動“冬天模式”,放棄與政策的非理性博弈和對抗,紛紛選擇降價促銷,回籠資金過冬。萬科前董事長王石在美國參加一論壇時就表示,雙手贊成政府對房地產行業實施宏觀調控,調控政策目的都是讓房地產從最高位逐漸回歸到理性價位。他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效初現,此局面若能連續控制三年,中國房地產將實現軟著陸。這說明,房地產界的有識之士對于房地產泡沫破裂對經濟和產業造成的損害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

然而盡管調整的趨勢比較明顯,但就價格而言,除了前期炒作比較嚴重的鄂爾多斯、北京通州等個別城市,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同比而言,下降并不明顯。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也表明,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僅僅只有2個,目前只能說房價初步進入了下降的周期,但并沒用全面的下降,更沒用出現所謂的大跌。

但是,即便如此,在房價剛剛真正調整,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的關鍵時刻,各種各樣關于房價下降危險的論調開始甚囂塵上。比如,一直反對房地產調控的開發商任志強認為,房價下跌會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質問“歷史上有那個國家房價暴跌后經濟還能平穩的嗎?”再比如,清華大學李稻葵先生也對房價的大跌表示擔憂,說什么“如果房價在北京、上海、廣州出現10%下降的話,一定會帶來比房價上漲30%還大的社會問題,剛買房的年輕人一定會抱怨。”無需任何專業論證,任何一個產業的調整和降溫,肯定會對宏觀經濟造成影響,任何一種藥,也具有不可回避的負面效應,這是一個常識,房地產價格的下降短期肯定對相關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相對于房地產泡沫對宏觀經濟穩定健康發展造成的極大的威脅,相對于房價不合理對整個宏觀經濟造成的負面殺傷力,這種對房地產的抑制所造成的短期經濟的下滑的代價是必須付出的。我們不能聽任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后將中國經濟帶入日本式的20年可怕的衰退。這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常識,也是多年以來大家的共識。目前房地產調控的具體舉措可以商榷和完善,但房地產調控的方向和讓房價合理回歸的政策目標是完全正確的。

目前房價只是從40度的高溫剛剛開始降溫,但依然是39.5的不正常體溫。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故意夸大其詞,放大房價下跌的負面效應,很容易動搖民眾對房地產調控的信心,逆轉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而近期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預測明年二季度地方政府可能以“暗度陳倉”的方式采取松動策略,三季度中央政府可能逐步放松“限貸”,然后放松“限購”等的判斷,事實上就是對這種“下跌危險論”的回應。如果本次房地產調控真的如這些機構所預言,放松調控,則政策的信譽幾乎等于破產,這對政府來說,恐怕比房價下降更可怕。由于開發商和一些學者傳遞的信號,中國房地產事實上形成了一個非常不健康的預期:就是大家認為,政府不會讓房價下跌,一旦房價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這種不健康的預期,是政策信譽幾近冰點以及中國房地產調控無效的根子。


不夸張地說,本次房地產調控,是中國政府調控政策的聲譽保衛戰,也是扭轉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產業空心化,實業萎縮的經濟保衛戰,這場戰役,只能贏,不能輸,也輸不起。筆者認為,房價的合理調整不僅有利于房地產自身的健康發展,不僅不會引發社會問題,反而給中國經濟帶來莫大的契機:房價合理調整,才有新的購買能力入市,房地產僵局才能打破;房地產從業者才能徹底洗腦并理性看待房地產市場的去暴利化趨勢;社會資金才能逐步轉向實業,不會再次觀望抄底房地產;才能彌合被房價撕裂的社會;才能真正推動轉型。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動搖,中國經濟和房價泡沫會因為調控的失敗而進入失控狀態,那個時候,就真的如李稻葵先生所言: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問題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