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扭曲政治生態:由陳盈助想到杜月笙
鉅亨網新聞中心
陳盈助何許人也?這段時間臺灣從媒體到政界爭論頗多,是黑是白,是佛是魔,讀者自有判斷。真正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極為復雜的人物,在政治人物的口中,竟然可以朝黑夕白,一夜變身。不過,這樣的一個“糾錯、改正”的過程,顯然不是什么事實還原、回歸真相,而是深刻地反映了臺灣政治生態的一個扭曲的現實。
其實,陳盈助此人,就是一個“地下組頭”,當然也做一些地方公益。因為有錢,在地方上又有影響,“綠的拉他打藍,藍的又拉他打綠”,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臺灣的全民選舉,凡是有一定影響和勢力的人,都必然主動或被動地卷入其中,這是個政治現實。但為什么一到了要打擊馬英九的時候,陳盈助就成了神秘且邪惡的黑金人物,是妖是魔;而一旦發現原來民進黨的諸位大佬也牽扯其中,陳盈助的形象立馬來了個“大變活人”,立地成佛?
臺灣黑幫教父、竹聯幫前幫主陳啟禮最崇拜杜月笙,一生都把杜月笙的一句話當做箴言供奉———“幫派人物就像夜壺,政客們需要時拿出來用用,當尿意已過,就把它踢到了最陰暗的角落”。杜月笙悟出了這句話,陳啟禮篤行著這句話,但他們在政治的游戲中,都始終只是一枚被人玩弄的棋子,只能隨波逐流。
相對于陳啟禮或杜月笙,陳盈助的“覺悟”顯然來得晚了一點,就因為在藍綠之間都玩了一點投機、平衡的游戲,于是一下子成了“大奸大惡”,一下子又變為了“大好人”,連自己到底是誰都差點迷失了。
可是,當“好人”還是“壞人”全憑政客一張嘴時,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不是也被扭曲了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