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京都議定書》“不在談判桌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5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在德班氣候大會前夕表示,在德班會議上美國不會就《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問題與各方進行磋商。
“《議定書》不在美國的談判桌上,”斯特恩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對媒體表示,“不過,我們也不認為《議定書》會導致談判陷入僵局。”他說,主要經濟體中的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已對《議定書》說不,只有歐盟想“做點什么”,盡管“具體做什么仍不清楚”。
斯特恩稱,在國際層面處理氣候變化的機制需要“開放”,并“包括所有主要經濟體”。美國不認為各方會在德班針對2020年前的減排承諾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有關美國對氣候談判“雙軌制”的看法時,斯特恩說:“美國并未參與雙軌制中的其中‘一軌’,也就是《議定書》締約方這‘一軌’,應該由《議定書》締約方談它們想對《議定書》做些什么。另外‘一軌’包括所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這才是我們加入談判并重點關注的議題。未來我們究竟是否還會有雙軌制仍是開放的問題,我們需要拭目以待。”
斯特恩說,美方支持執行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達成的一攬子非約束性協議,贊成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不過設立基金的大門并非只對發達國家開放,對發展中國家、私營機構也是敞開的。
1997年,包括美國在內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在日本京都通過了規定發達國家減排目標的《京都議定書》。但美國布什政府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該國是目前唯一游離于《議定書》之外的發達國家。
有氣候問題專家指出,雖然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與國際社會多年的期盼相比,這一轉向并未進入正軌。美國提出的減排目標離國際社會的要求仍相距甚遠;美國迄今未給出明確的資金援助數額;在技術轉讓問題上也消極應對;同布什政府一樣,美國現政府仍堅持讓發展中國家承擔具有約束力的量化減排指標。這些都表明,美國目前的氣候政策仍缺乏足夠的誠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