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競爭力總體分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者:楊品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根據2011年監測結果,共有12個行業的基礎競爭力平均得分都為正,其中金屬非金屬業、機械設備業、紡織服裝業、食品飲料業和石油化學塑膠塑料業的基礎競爭力平均得分排在前5位,其后依次是綜合類、社會服務業、采掘業、信息技術業、交通運輸倉儲業、電煤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農林牧漁業、傳播文化業、其他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電子業、金融保險業、醫藥生物制品業、造紙印刷業和木材家具業這10個行業基礎競爭力平均得分都為負。
黑色金屬行業黑色金屬行業企業規模競爭力優勢十分突出。
黑色金屬行業屬于采掘業和制造業的交叉行業,包括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服務業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包括鐵礦采選和其他黑色金屬礦采選(錳和鉻),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包括煉鐵、煉鋼、鋼壓延加工和鐵合金冶煉。2010年,國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大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
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黑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共31家。總體而言,這31家企業規模競爭力優勢十分突出,平均得分0.2027,遠遠高出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92%,是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值的近12倍。
有色金屬行業有色金屬產業效率競爭力指數最平穩,變化幅度最小,規模競爭力和增長競爭力指數變化幅度大體相當。
有色金屬產業效率競爭力指數最平穩,變化幅度最小,規模競爭力和增長競爭力指數變化幅度大體相當。考慮到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總體呈現單邊上揚態勢(當然不同品種漲幅不一樣),因此,有色金屬企業普遍受惠,其效益競爭力指數分值變異系數就小。但是,未來有色金屬產品是否繼續上漲,存在不確定性(價格越高、風險越大),因此,未來有色金屬企業效益競爭力指數變異系數有可能增大,對企業競爭力得分和排名將產生更大的影響。
在主板市場上,有色金屬采選業經濟效益略好于采掘業平均水平,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則顯著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這是因為,在企業規模上,有色金屬采選業屬于采掘業中規模較小的分支部門,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則屬于制造業中規模較大的分支部門(另外,在上市企業中,采掘業企業平均規模遠大于制造業企業)。在主板市場中,采掘業企業平均資產利潤率為9.0%,高于制造業的平均值5.1%。有色金屬采選業企業平均資產利潤率為9.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平均資產利潤率僅為3.0%。可見,有色金屬采掘業企業經濟效益略好于采掘業的平均水平,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則顯著低于制造企業的平均水平。
能源行業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競爭力依舊最強,且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天然氣行業居于其次,煤炭行業競爭力又次之,電力行業依然居于末尾。
電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四大行業的四類競爭力測算排序結果與前兩年基本沒有變化。其中,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競爭力依舊最強,且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天然氣行業居于其次,煤炭行業競爭力又次之,電力行業依然居于末尾。
四個行業中,兩大石油行業企業盡管憑借其龐大的規模競爭力優勢在基礎競爭力方面贏得了絕對的優勢,其增長競爭力則比其他3個行業都低;天然氣行業的基礎競爭力居于其次,但不到石油行業的1/5,其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規模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煤炭行業基礎競爭力位居第三,其增長競爭力是四個行業中最高的,但規模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均較低;電力行業的四項競爭力均位于四個行業末尾,效率競爭力和增長競爭力均為負值。四個行業中,除了電力行業企業基礎競爭力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外,其他的三個行業均明顯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值。
石油、煤炭、電力和天然氣行業上市公司之間競爭力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市場結構和價格管理體制兩個方面。例如,石油行業依靠國家賦予的壟斷經營權利,使得企業規模遠遠大于其他行業企業;煤炭行業在近兩年則由國家強力推進行業的結構調整,顯著提高了行業企業的平均規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的效率競爭力,但企業數量依然較多,規模競爭力沒有太顯著的提升;電力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是處于競爭環節的發電領域,其規模相對較小,且又因國家對電價的嚴格管制,致使其生產和經營效率難以隨市場的變動而調整;能源行業中的兩家天然氣上市企業均具有典型的壟斷性質,壟斷經營一個區域城市的天然氣供應,由此帶來較高的規模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
紡織行業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基礎競爭力以及其中的規模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都出現了明顯提升的態勢,但在增長競爭力方面出現了下降的勢頭。
2009年以來,紡織工業總體的利潤增長速度一直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其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的利潤總額和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差異最小;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的利潤總額和銷售收入增長速度差異最大。這說明,化學纖維制造業、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所獲得的產品附加值正在不斷提高,利潤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因此,利潤率的增長速度才能遠遠快于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
從2008年到2010年,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基礎競爭力以及其中的規模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兩個子方面都出現了明顯提升的態勢。其中,效率競爭力從2008年和2009年的負值提升到了2010年的正值,即由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提升到了大幅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說明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效率競爭力在2010年有了非常明顯的質變。但是,在增長競爭力方面,卻出現了下降的勢頭,其狀況甚至差于2009年和2008年。
機械行業行業之間的強弱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轉變。
以基礎競爭力得分大于零的企業比重來衡量,礦山設備、壓縮機、家電、工程機械、鐵路設備、冶金設備、航空航天、電氣設備、內燃機、船舶港口等行業企業總體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紡織機械、摩托車和自行車和基礎件行業企業競爭力較弱。與上年相比,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轉變。
汽車行業大部分汽車企業競爭力優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且這一相對優勢還有所增強。
在38家汽車行業主板上市公司中,汽車行業基礎競爭力排名平均為491名,相對位置為35.7%,有28家競爭力排名在全部上市公司的前50%。計算結果表明大部分汽車企業競爭力優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且這一相對優勢還有所增強。與上年相比,中航黑豹(600760.SH)、ST金杯(600609.SH)、海馬汽車(000572.SZ)、迪馬股份(600565.SH)的排名都有較大的提升。競爭力位置有所后退的是天興儀表(000710.SZ)。
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競爭力比較平穩,但是競爭力得分的分布發生了明顯變化,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態勢。
從總體的競爭力表現來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競爭力在所有行業中的位置比較平穩,但是競爭力得分的分布發生了明顯變化。優勢企業的基礎競爭力得分在所有行業總排名的位次已經得到進一步鞏固,長城電腦、中興通訊、同方股份、中天科技等企業仍然保持領先。從規模競爭力、效率競爭力、增長競爭力的得分分布來看,競爭力得分靠前的公司,其規模競爭力、效率競爭力較強。競爭力得分靠后的企業在所有行業中的地位較去年進一步降低,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態勢。一些重點企業如長城電腦、中興通訊等仍然保持非常強的增長勢頭,使其基礎競爭力得分在所有行業總排名中同樣保持領先。
行業整體競爭力的這種分化趨勢還體現在電子信息產業在所有行業基礎競爭力得分總排名位次的分布上。
房地產業在金融危機與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上市企業的效率競爭力下降較多,而規模競爭力與增長競爭力有較多的反向走勢。
2011年監測的主板上市公司房地產板塊共有111家企業,房地產板塊基礎競爭力前10強的得分從0.4533~0.8317不等,與2010年基本相當,排名第1位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得分是0.8317,比較去年基礎競爭力排名第1位的云南城投(得分是0.8288)略高。從監測結果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競爭力排名前20名的企業,在金融危機與國內房地產調控政策雙重影響下,房地產上市企業的效率競爭力下降較多,而規模競爭力與增長競爭力有較多的反向走勢,說明許多房企對規模競爭力有相當的依賴程度,而恰恰是這種情況在遇到有政策變化與調控出現的時候,往往也是企業發展波動比較大的時期。一些企業規模競爭力與效率競爭力、增長競爭力呈反向變動趨勢,說明一部分靠規模起家的房地產企業正面臨著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雙重擠壓,而另外一部分依靠效率和增長競爭力的企業正面臨一次發展機遇,我國房地產行業正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