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拓渠道促進干群交流
鉅亨網新聞中心
基層經驗,在執政黨的組織路線中正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一個跡象是,今年各部委及中央直屬機構將派出60名正局級干部到地方任職鍛煉,以后任職鍛煉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以往中央機關干部與地方干部一直有交流機制,包括交流掛職和交流任職,而這次強調的是擴大交流任職的規模。更為重要的是,如有專家強調的,根據去年12月下發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到2020年沒有基層任經驗的領導干部原則上不能再提拔了。這意味著中央和地方交流任職必然會逐步擴大,成為重要的組織制度。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這句現在為中國各級干部所熟知的話,指出了基層經驗之所以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實不僅中國如此,從美國總統競選的情況來看,有過任職州長履歷的競選人一般都能勝過任參議員的對手,很少有例外,布什勝戈爾就是最近的一例。中國各級官員的能力廣受贊譽,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中共長期以來逐級培養和選拔干部的機制,的確能夠較好地鍛煉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而那種逐級拼搏上來的干部,的確往往有其過人之處。
基層經驗之所以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于,保證干群關系的暢通對于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基礎極為關鍵。如果干部在基層不接地氣,缺乏與普通群眾的足夠交流,不過是身在基層、心在他處,很難真正有基層經驗。強調地方“任職”(多任實職),淡化很容易流為走過場的“掛職”(往往任虛職),因此有利于培養干部的基層經驗。
其實,即使在基層的干部,目前同樣存在與社會基層接觸太少的弊病。所謂高速公路修好了,干部和群眾的距離更遠了,很形象地說出了這一“流行病”的狀況。在這個意義上,近來也有一些改革措施值得注意。比如,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領導干部定期乘坐公交車制度,要求市委主要領導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公交車,倡議市黨政班子其他成員每周乘坐一次,市直部門領導干部每周一天乘坐公交出行。其目的是促使領導們體驗市區交通擁堵及其治理狀況,查看鄭州城市公交服務水平,更為有效地解決交通難題。
與強調基層工作經歷的制度化建設相比,強調與基層群眾密切接觸的制度化建設要更難一些。其中一個原因是,隨著社會科層化體制的逐漸成形,真正扎到基層工作毫無疑問成了“苦差事”,如果沒有改善治理水平的自覺或者制度化要求,人們未必愿意承擔這樣的“苦差事”。
與此相應,廣拓渠道促進干群交流,無論對于改善地方治理、國家治理還是公司治理,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民生問題成為國家治理的中心課題、基層難題的處理越來越要求改善干群關系的今天,在促進干群交流的制度化方面,還需要更大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重慶近年來要求官員定期與基層接觸的“三項制度”(即書記接訪、成員走訪和定期反饋)以及“三進三同”(進基層、進農村、進農戶,以及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干部大走訪”和“結窮親”這“三項活動”,以了解下情,鍛煉意志,對化解民生積怨、改善民生狀況作用良多。這一“重慶經驗”的重要性并不下于“國資與民資攜手并進”這一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