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體還是重生?歐洲走入十字路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歐洲債務危機即將迎來兩周年紀念,然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劫后余生的新歐洲,而是一個已失去歐元創立之初那個團結和共同擔當的“一盤散沙”。也許有人說得對,歐洲貨幣聯盟先天不足,注定了這個“居委會”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但經歷二戰以來這一最大浩劫,歐洲該如何抉擇?
歐豬國家一個接一個倒下,其國債收益率芝麻開花節節高,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相繼倒下,最近數月意大利及西班牙也積極可危,更糟的是,法國也快hold不住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至3.56%,遠超過同為AAA評級同伴德國2%左右的收益率,另外除德國意外的中北歐國家國債收益率上周以來也出現顯著走升,即便那些仍舊是財政盈余的國家。
歐元區領導人(當然主要是德國和法國)和歐盟官員數度召開峰會,商討歐洲拯救計劃,歐洲人當家的IMF也是背著來自新興市場巨大壓力、毫無保留的火力支援歐洲受困國家,歐洲央行也放棄“原則”,從希臘等較小國家到意大利、西班牙,持續買入這些已沒有任何買家的國家的國債。
但是我們看到,每次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每次歐洲領導人雄心勃勃制定的大計,最后都被拖延和無果而終。受助國如希臘等扯皮,借國內民意對緊縮計劃一拖再拖,甚至希臘搞出公投大戲,試圖攜歐元命運以命令德法,而意大利前總理在參加歐盟峰會前一晚仍在玩“1對8”游戲,這也不怪德國人急了、氣了,憑什么德國納稅人該為那些財政揮霍數年、安享歐元區低融資利率支持的高福利、退休年齡比德國人還高的國家埋單?
歐豬國家領導人紛紛帥位不報,歐洲債務危機演變為一場全面的政治和領導危機。希臘和意大利先后上臺技術性的政府,但遺憾的是,這些未通過選票上臺的政治領導人能多大程度的獲得支撐、并推動艱難的經濟改革和緊縮計劃,希臘尤其明顯,因反對黨領袖決絕在保證書上簽字,希臘下一筆80億歐元救命錢還被歐盟扣著,而最遲下月15日后希臘將遭遇大規模還債高峰。
法國已是自身難保,AAA評級猶如刀板上的肉,國內銀行因對希臘等歐豬國家巨大風險敞口奄奄一息,法國本身面臨債務削減、經濟低迷及承擔歐洲受困國家救助成本多長壓力。市場希望在于德國和歐洲央行。
近來歐盟及意大利新總理蒙蒂均呼吁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這將以AAA評級國家的信譽為擔保,大大降低整體的融資成本,降低受困國家舉債成本、解決融資來源困境,相信這種共同債券在中東和亞洲還是很有市場的。不過德國堅決反對,因這將增加德國的風險。德國上下強烈反對這一提議,認為這將縱容債務國家繼續不負責任的財政做法、延緩這些國家經濟改革,且德國憲法也難以過關。
歐盟開始做德國工作,呼應德國將修改歐盟條約,剝奪歐元區國家的部分預算和財政大權,交由德國及歐盟委員會參與各國預算制定和監督,以實現真正的財政一體化。但德國認為這是未來趨勢,只有先財政一體化,然后未來才是發行共同債水到渠成。不過目前問題是,歐元區以目前趨勢,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另外一個補救措施是歐洲央行大批量、無上限的購買區域受困國家國債,即作為歐洲銀行的最終貸款人,這將大大緩解歐洲銀行的融資困境和市場對國債的恐慌情緒,但將損害德國一直堅持的歐洲央行獨立性和抗通脹的一貫目標。德國人仍對二戰后的惡性通脹記憶猶新。但問題同樣在于,如果歐元區都沒有了,歐洲央行還要獨立性做啥?
默克爾沒錯,她得給德國國會、媒體和納稅人一個交代,救助這些受困國家,必須要這些國家做出犧牲。德國必須看到根本性的解決辦法,比如修改歐盟條約、參與各國財政預算制定和監督,否則無論是歐元區共同債還是歐洲央行的資金都是“海水解渴”,無濟于事,而二線國家會讓步嗎?或者說各退一步,雙方陣營能各自妥協嗎?
(桂強理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