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是否出現逆差里昂瑞銀觀點迥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30日 14:50
關於中國2010年是否會出現貿易逆差的問題,里昂證券與瑞銀集團觀點迥異,里昂稱2010年初或09年底出現月度貿易逆差,而瑞銀則認為要出現逆差,進口增速須高於出口23個百分點。
中新社援引南方都市報9月30日報道稱,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順差大國,至今持續了10年之久,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貿易摩擦日益頻繁,在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局部投資過熱的背景下,一些人認為中國在2010年將出現貿易逆差。對此,里昂證券與瑞銀集團觀點迥異,分別就中國2010年是否會出現貿易逆差的問題展開了深刻剖析。
中國也會出現貿易逆差,看似天方夜譚但已經露出苗頭。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順差大國,至今持續了10年之久,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貿易摩擦日益頻繁,在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局部投資過熱的背景下,一些人認為中國在2010年將出現貿易逆差。對此,里昂證券與瑞銀集團觀點迥異,分別就中國2010年是否會出現貿易逆差的問題展開了深刻剖析。
里昂直擊:2010年初或09年底出現月度貿易逆差
當前來看,中國人以其不斷提高的收入水平以及中國政府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使得中國正以快於許多人預期的速度成為亞洲經濟體的一個重要出口目的地,但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的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斐思偉近期卻發表觀點認為,由於中國進出口在09年早些時候雙雙觸底後進口增長速度持續快於出口增速,中國這個外匯儲備額居全球之首的國家不久將出現貿易逆差。
斐思偉認為,以目前的進出口增速計,中國將在2010年初或09年底出現月度貿易逆差。中國進口的值得關注之處不僅僅是其增長速度,還有增長的廣泛性,幾乎所有產品的進口都在以同樣速度增長。
本月早些時候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3.4%,降幅大於預期,而進口額則較上年同期下降17%。斐思偉表示,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公佈的貿易數據顯示,除大宗商品外,中國還是一系列其他產品的主要進口國,這些產品包括機動車及零部件、其他耐用消費品和電子產品等。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其他國家的貿易統計數據中。比如新加坡宣佈,雖然09年8月份對歐洲的非石油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7%,但對中國的非石油出口僅比上年同期下降5.3%。台灣09年8月的出口額雖然較上年同期下降24.6%,但對中國大陸出口只比08年同期下降18.5%。
從商務部近期發佈的進出口統計快報分析來看,2009年1-8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3386.5億美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出口7307.4億美元,下降22.2%;進口6079.2億美元,下降22.7%。8月當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917億美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出口1037 .1億美元,下降23.4%;進口880億美元,下降17%。從這些數據看,中國在2009年上半年以來,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在對外貿易中稍處不利地位,但是否就能構築證據說明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出現貿易逆差,還不能定論。
斐思偉也援引統計數據說,中國09年5至7月的零售額(以人民幣計價)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7%,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力度之大。而他所指的是中國政府去年開始實施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隨著中國的投資增速超過儲蓄增速,到2010年時,中國的經常項目狀況預計也將從盈餘轉為赤字。雖然對一個擁有2.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來說,這一經常項目赤字的規模可能微不足道,但斐思偉認為,對於2008年還有約4300億美元經常項目盈餘的中國而言,這將是一個巨大轉變。如果中國在2010年真的出現經常項目赤字,那將是中國自1993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局面。
斐思偉認為,中國出現經常項目赤字在國內可能幾乎不會被注意到,但這卻可能成為包括美國在內世界其他國家的一個大問題。近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這幫助壓低了美國的利率水平,否則美國的利率可能要高於目前水平。中國2010年的美國國債淨購買額可能會大大低於目前水平,屆時中國甚至可能成為美國國債的淨賣出國。這將意味著,有大量需要用來填補美國財政赤字的美國國債將被那些只會依據美國國債本身吸引力來作投資決策的人購買,對這只意味著一件事----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要提高。此外,全球儲蓄率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中國佔了目前全世界淨儲蓄額的約1/3。
瑞銀立場:出現逆差,進口增速須高於出口23個百分點
雖然由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復甦在最近幾個月中漸成氣候,進口出現了強勁反彈但出口仍非常疲弱,針對里昂的觀點,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給出了不同答案:在2010年以及未來幾年中,中國都不會出現貿易逆差。要使中國的外貿在2010年出現逆差,進口增速至少要高於出口23個百分點。
中國上一次出現貿易赤字是在1993年,當時按美元計的進口較前一年增長了34%,而出口僅增長了9%。目前的情況與1993年當然有相似之處:全球需求疲軟(1993年全球GDP增長率僅為1.7%),並且在高度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投資推動中國經濟強勁增長。
瑞銀認為,1993年的情況不會在2009-2010年重演,原因有三:首先,出口對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程度已經比16年前大大提高。出口占G D P的比重由當時的12%提高到目前的35%左右(出口創造的增加值也有類似的變化)。一個疲弱的外部需求對中國整體經濟增長的拖累作用要比過去更大,從而將抑制進口的增長。
其次,中國目前對進口資本品的依賴度要小於1993年。在過去的16年間,包括鋼鐵和機械設備在內,中國的資本品產能已大幅增加(由於其間投資的迅猛增長)。進口資本品在1993年前後占中國進口的40%左右,如今只佔20%左右。雖然中國對進口大宗商品的依賴度也在這期間大幅增加,但總體而言,中國對全部投資相關的進口產品(包括金屬類大宗商品、機械設備和金屬製品)的依賴程度已經比16年前降低了10個百分點左右。
第三,中國目前已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擁有更好的宏觀政策工具來調節其宏觀經濟政策,從而避免經濟出現90年代中期那樣的大起大落。1990年代中期極度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僅導致經濟出現高增長高通脹,也造成了大量的產能過剩和銀行體系中大量的不良貸款。國有企業和銀行不得不在隨後經歷了痛苦的重組歷程,這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並且代價高昂。在吸取了經驗、並擁有了更好的宏觀政策工具後,決策者們不太可能讓信貸增長在2010年失控。
隨著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出現溫和的復甦,瑞銀認為2010年全球貿易將有個位數的小幅增長,而中國的出口將會出現較高的個位數增長。預計中國的進口增速將超過出口5個百分點左右,從而使貿易順差的規模有所減小但仍然可觀,達2000億美元以上。
貿易平衡世界:
短期逆差是正常的基本平衡。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9年8月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上,紡織、箱包、服裝、鞋類以及傢俱、燈具、高新技術產品等出口明顯受阻,而進口的重點商品類,鮮果、樹脂、橡膠、鋼鋁材等數量上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目前我國出口面臨的嚴重挑戰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國際市場需求收縮;二是貿易夥伴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三是國際市場競爭加劇。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整體將出現二戰後首次-1%左右的收縮,其中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萎縮更是高達-3%到-3.5%。這意味著國際市場需求將大幅度減少,我國的出口增長會嚴重受阻。基於1990年-2008年經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表明,中國出口相對於世界G D P變化的彈性係數為4.9;即世界GDP每增長(下降)1%,中國出口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將增長(下降)4.9%。
貿易逆差對經濟是否會產生不利影響?國內大多數外經貿專家認為,適度的逆差不會對進出口格局產生影響,而對中國經濟則不見得不好。
趙晉平分析,從長期趨勢來看,一個基本平衡的貿易差額應該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的。長期的貿易順差或者經常項目收支的順差是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的。它意味著一種資本要素的流出,也就是國內稀缺的資源的流出。而長期的逆差帶來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因長期的經常項目的逆差,而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種基本平衡的貿易差額,短期間或出現順差和逆差,應該說是一種正常的基本平衡的狀況,是比較理想的。
為此,今後應抓緊落實已經出台的出口促進政策,把出口退稅率調上去,把企業的成本降下來,提高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穩定,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信心;做好針對國外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的應對工作,加強國際合作和政府間政策協調,以消除貿易障礙和減少企業損失;增加出口信用保險、融資擔保和政策性貿易融資等官方支持手段的資金投入;加強區域貿易和貨幣合作,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和適用範圍,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工作。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