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波抵達深圳華強北電子產品漲價逾兩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關注的“華強北芯片價格將上漲超過20%”的報道得到了市場驗證。3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價格指數中心獲悉,自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發生以來,華強北電子產品價格整體漲幅已經超過20%。
綜合指數突發性上漲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與上個周期相比,華強北電子市場綜合價格指數跨過100點大關,收于102.40點,上漲4.52%,創造了3年來的最大漲幅。
從細分的四大板塊來看,IT、數碼以及手機等板塊的上漲并不明顯,導致綜合價格指數出現突發性大幅上漲的“推手”主要是電子元器件。
數據顯示,受日本大地震影響,本期電子元器件價格指數報于110.53點,環比上漲8.06個百分點。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放大器、傳感器、存儲器以及電源電路等產品。
分析人士稱,日本地震發生之后,由于廠房受損、工廠停工以及物流不暢等問題,加之市場對于價格上漲的強烈預期,推高了電子元器件現貨價格。
根據華強北電子價格指數中心的統計,JPC品牌的放大器價格漲幅在118%至150%之間;東芝品牌的電源電路價格上漲90%左右;SST和SPANSION的存儲器價格上漲80%左右。
相比上周,除了數碼產品繼續上漲以外,手機、IT產品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
在數碼產品方面,記者發現,一些日系原產的高端單反相機和攝像機的價格上漲十分明顯,像尼康、佳能的相機、攝像機漲幅在100~400元之間。
此外,據一些商戶介紹,部分內存條價格兩天內就上漲了20多元,而最為明顯的是U盤價格,甚至在一天之內就上漲了20~30元。
第三季度或現“沖擊效應”
華強北電子市場價格指數中心總監吳波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碼、IT等產品價格未出現較大波動,得益于現貨庫存比較充足。但相比之下,主板、內存條等芯片廠商則仍要繼續面臨災后恢復生產的“陣痛”。
吳波表示,盡管部分產品庫存充足,但災后的廠商依舊面臨基礎設施被毀、設備受損、物流系統遭破壞、電力供應緊張等困難,恢復生產還有待時日。此前,信越化工和爾必達在恢復部分工廠生產的同時也不得不坦承,電力短缺仍舊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
庫存相對充足或許可以保證一段時間的供應,但地震對日本電子供應鏈的嚴重破壞,或給電子產品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吳波透露,像東芝等品牌一些“不可替代”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目前已經出現庫存不足,所以價格依舊在上漲。
華強電子網分析稱,對于受到日本地震影響的電子元器件,估計目前全球供應鏈還有兩周的庫存,預計在3月底以及4月初以前不會出現供貨緊張,而短缺現象對于價格的影響或將持續到第三季度。
中長期難有實質性影響
日本大地震發生后,行業間關于“華強北芯片價格上漲20%”的預言得到了市場驗證。吳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根據指數中心的統計,自地震發生以來,綜合華強北所有的電子產品,其漲幅已經超過了20%。但隨著日本災后重建工作的開展,一些受災廠商已經開始恢復生產。此前,全球第二大300毫米晶圓供應商信越化工宣布,地震后關閉的4家工廠中有兩家已經恢復生產。
DRAM內存芯片廠商爾必達也表示,位于日本東北部的一家芯片測試和封裝工廠已經恢復生產,這對于市場而言是一個相當積極的信號。
此外,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日本電子產業對地震的防范措施要充分得多,其廠房抗震性能較好,加之地震中受到毀壞的工廠僅占一小部分,因此此次地震并未給其電子產業造成致命破壞。從中長期來看,并不會對其產業鏈產生實質性影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