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還是小眾
鉅亨網新聞中心
藝術市場有許多與生俱來的悖論,比如大眾還是小眾。張大千作品在拍賣場上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這往往是藝術家生前創作經歷的真實寫照。張大千雖然早就在社會大眾中名聞遐邇,但他漫長的一生中多變而又多樣的創作風格,尤其是他晚年的潑彩潑墨實驗,仍然曾引起大眾輿論甚至圈內專業人士的爭議,這凸顯出藝術創作本質性的小眾特點。藝術的這種小眾特點由于當代社會的專業化分工而更突出,使社會大眾把藝術當作職業藝術家或從業人員的事。
而在藝術家身后的拍賣場上,這種小眾的特點也暴露無遺。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把藝術品拍賣形容為“大眾關注、小眾參與的游戲”,張大千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他的作品在中國近現代大師中率先拍出億元天價,他的威名也因此而聲震八方;但高價也使其作品的拍賣變得小眾,只有少數特別有錢的人才能參與。
不過,藝術市場像任何市場一樣,都有大眾化的張力。這既是市場本性使然,也是中國國情使然。市場的存在就是為了交易、為了轉讓,要實現其效益就離不開信息的傳播,因此,任何市場都會有大眾化的沖動,藝術市場也是如此。同時,中國的特殊性還在于,這是一個新興市場,投資沖動在其新富階層中十分旺盛,藝術品在他們看來首先是投資品,然后才是收藏品。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藝術市場進入了一個特殊的階段:近年來其行情的迅速飆升創造了許多財富神話,令社會大眾將其看作點石成金的魔幻世界,眾多資金蜂擁而入,新買家強力出手,藝術市場的行情就此進入快速上升通道。此時,藝術家的知名度成為最重要的指標。而張大千在這方面僅有齊白石可以比肩,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中知名度數一數二的,自然引起特別的關注。
此外,張大千又是在藝術家中善于與大眾打交道的個案。他不僅作品多產、創作經歷豐富、經常舉辦各類展覽;而且也交游廣闊、善于和社會名流周旋、與媒體互動。這次香港蘇富比新推的張大千收藏專拍,其主人高嶺梅就是上世紀上半葉的一個攝影師,當時的“新媒體”人士。難怪張大千會變成今天藝術市場的一個指標性的人物。可以預料,他的行情在今年春拍期間一定會有更上層樓的表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