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公司首現券商直投項目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1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詢價結果出爐,神州泰岳居首。按照詢價結果大致匡算,神州泰岳不少股東身家頓時陡增,其中作為中信證券直投子公司的金石投資位列其中,短短數月僅此就將浮盈過億,遠超企業上市保薦費用。這也是創業板市場出現的首單券商直投業務。
中信證券飲得「頭啖湯」
中信證券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資的辛勤付出終於開花結果——在將於創業板上市的神州泰岳公開信息中,金石投資位列其中。除神州泰岳外,金石投資的另一單直投項目——瀋陽新松機器人也將登陸創業板。中信證券籍此飲得券商直投「頭啖湯」。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5月18日,神州泰岳與金石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約定金石投資以貨幣出資2772萬元,認購210萬股,增資擴股價格為13.20元/股,系以神州泰岳2008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基礎;金石投資另一個投資項目為瀋陽新松,去年6月以每股8元的價格購入320萬股權,佔其發行前總股本的6.96%。
就增資擴股原因及定價依據,神州泰岳給出的解釋是:金石投資為專業PE投資機構,主要投資於具有成長性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各行業龍頭企業。公司作為IT運維管理領域領先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成長性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為吸收專業投資機構的管理經驗,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公司與投資機構就增資事項達成了共識。
券商保薦直投兩手抓
雖然在目前披露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除中信證券旗下的金石投資外還沒有更多的券商直投案例出現,但未來越來越多的券商直投項目上市則是可以預期的。「在這方面,券商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出現更多的券商直投項目,或許已經為時不遠。據海通產業基金朱春生博士介紹,已申報創業板上市的多家公司中,都有券商直投的身影。
當然,要想保薦、直投兩手抓,是需要滿足一定要求的。監管層為避免券商惡意包裝、抬高上市公司發行價格,通過7%的持股限制,在上市公司和券商之間設定利益防火牆。具體為按照《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管理辦法》規定,證券經營機構持有企業7%以上的股份,或是其前5名股東之一,不得成為該企業的主承銷商或副主承銷商。如此一來,開展直投業務的券商將面臨投行與直投兩項業務權衡的問題。「一般來說,券商都會傾向於選擇直投業務,畢竟投資一家優質上市公司獲得的收益不是一筆保薦業務所能代替的。」朱春生說。
當然,保薦業務和直投業務兩手抓,顯然是證券機構更願意見到的。金石投資在神州泰岳和瀋陽新松兩家公司的持股都低於7%這一比例,顯然有刻意迴避這一限制的成分。如瀋陽新松公開信息顯示,金石投資有限公司在發行前持股為6.96%,逼近7%紅線,發行後持股比例更稀釋至5.20%的安全區。
券商直投與創投競爭合作
據瞭解,券商直投由於集中於Pre-IPO(准上市)項目,一般的進入時間都在上市前期,但也加大了投資的難度。某知名券商直投公司人士直言:Pre-IPO項目收益固然可觀,但進入難度也很大。「投資Pre-IPO項目就如同沒有參與種樹卻要摘果子,成熟企業自然不願輕易將果實與人分享。」朱春生如此描述。
那麼,在企業上市前「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候插一槓子,先於券商直投進入的專業投資機構VC/PE們會作何感想呢?業內人士表示,創投機構與券商投行部門一直合作愉快,應該說處於同一個價值鏈的不同環節,能夠相互配合、共同受益。「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也有著共同的合作基礎,應該是一種競爭合作的關係。」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更有創投機構人士認為,只要企業融資需求足夠大,十分樂見券商直投的進入。因為基於投行競爭因素,券商直投往往有其局限性,通常只投自己參與的項目,很難介入其他券商經手操作的項目。而一旦創投經手的項目有了券商直投的加入,在上市操作,包括與監管層的溝通上都將獲得一定的便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