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特高壓建設或可緩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盡管不乏業界的反對聲音,但國家電網公司仍然決定斥巨資全面啟動特高壓建設。根據規劃,國家電網“十二五”期間將形成“三縱三橫”的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以及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預計耗費資金5000億元。

因為技術超前等原因,特高壓的大規模建設在國際上并無先例可資借鑒。俄羅斯曾運營一條特高壓線路,日本、美國、意大利也曾做過大量的試驗,但隨后都放棄了建設特高壓。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技術是否成熟、是否具有經濟性、能否保障電網安全。當下國內的不少電網專家一再堅持反對特高壓建設,理由也大抵如此。

目前,國內已經建成一條658公里長的晉東南—荊門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資料顯示,示范工程輸電能力遠遠達不到設計容量,現場試驗時,僅1秒鐘達到最高值280萬千瓦,且平均都在100萬~230萬千瓦運行,若果真如此,足見特高壓技術的不成熟,經濟性亦無從體現。另外,輸煤與輸電哪種能源運輸方式更經濟,業內也莫衷一是,爭議不斷。更重要的是,一些業內專家擔心,一旦以不成熟、不穩定的特高壓技術將區域電網聯在一起,倘若某一環節發生故障,效應將會被放大蔓延,并極有可能演變成大范圍內停電的災難性后果。

上述意見是言之有據還是夸大其詞?各種激烈交鋒的觀點中不乏艱澀的術語與生拗的詞匯,公眾因為缺少電力專業領域的知識,加之信息不盡透明,難以厘辨。但拋開專業領域的爭論不談,我們認為,兼聽則明,而偏聽則暗,無論何時何事,反對的意見都應備受重視,需耐心傾聽,這將使決策者更加清醒與理性,亦讓決策更顯科學。對于相當于數個三峽工程建設的5000億元的特高壓工程來說,這種來自專業領域內的反對聲音,更應引起包括國家電網公司、有關政府機構等各級決策者的重視。


從目前情況來看,諸多電力專家的反對意見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專家提出的疑問也未給予令人信服的回答。反對之聲被“大干快上”的特高壓建設熱潮所淹沒。回顧過往,一些工程建設的項目論證中,往往是規劃在前、論證在后,所謂的咨詢論證變成了“走形式”,頗令人遺憾和擔憂。投資額巨大的特高壓建設,絕不可陷入此類困境中。

毋庸置疑,重大工程的建設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規則與程序,從可行性研究報告、預立項、論證、立項等,環環相扣,有的甚至需要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比如三峽工程建設。而貫穿這一程序始終的,是決策方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可以說,聽取的意見越周全、聽取的反對意見越多,決策就越周全,出現的失誤也就越少,也越能避免出現重大損失。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專門印發意見,貫徹落實“三重一大”的決策制度,其中明確規定:重大投資和工程建設項目,應當事先充分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這對論證過程出現的種種亂象予以規范。反觀一些重大決策,論證過程隱蔽,反對聲音被有意忽略,項目草就上馬——在這背后,除了巨大的部門利益外,也可能和一些特定因素有關。比如說,國企負責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一紙調令之下,即轉身成為高級行政官員,故在企業任期內,亦需重點抓“形象工程”,而不完全從商業效益角度考量問題。

在此不能不提到三峽工程。盡管圍繞三峽工程的爭議與質疑迄今仍未平息,但從決策程序來講,三峽工程并無問題,各界的質疑之聲沒有被刻意排斥,建設方案也屢經修改,直至最后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反之,在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主政期間,力主快速推進高鐵建設,論證基本上是“一言堂”,處處都是附和贊美之聲,反對意見受到打壓而被迫噤聲,直到劉志軍“落馬”后,高鐵建設的安全隱患方被更多揭示出來。

因此,國家電網在建設特高壓的過程中,能否從過往重大工程建設中汲取經驗得失,這是對決策智慧的考驗。在質疑之聲不斷的背景下,決策者不妨繼續強化科學論證,更清楚地回答業內專家關于安全性與經濟性的質疑。如果試驗示范項目的運營情況確如專家所言,那么疾風驟雨的特高壓建設不妨緩行,待技術成熟后再正式啟動建設,恐怕更為妥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