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風險不斷增多 製造業同步放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過連續數月的強勁增長之后,全球制造業紛紛顯露放緩跡象。本周主要國家均將公布重量級制造業數據,制造業放緩程度到底如何,屆時將一見分曉。
綜合媒體5月30日報道,這段時間,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多,制造業增速放緩是其中最新一個。
經過持續數月的強勁增長之后,投入成本增加、日本地震海嘯之后的供應鏈中斷以及中國需求放緩,導致歐洲、美國以及亞洲等地制造業這幾個月頻頻遭遇剎車。本周,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均將公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數據,制造業放緩程度到底如何,屆時將一見分曉。
在歐元區,核心國家和外圍國家增長分化一直是該地區故事主線,但上周有跡象顯示陷入麻煩的地區似乎遠遠不止外圍國家。5月份,歐洲一項制造業指數初值出現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于2008年倒臺之后的最大單月降幅。
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推動之下,4月份美國制造業成本升至近三年最高水平。頻頻出現的惡劣天氣是制造業放緩的其中一個原因,制造業放緩也被認為是勞動力市場不均衡復蘇的罪魁禍首。
美國公司4月份創造的崗位數量為5年新高,但在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意外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定于6月3日公布的5月份非農數據很可能令人失望,這將凸顯橫亙在勞動力市場幅度道路上的障礙。
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在4月份增加24.4萬之后,5月份非農就業崗位將增加18.5萬,失業率將從4月份的9.0%降至8.9%。
在中國,銀行信貸受限,電力供應不充足,制造業增幅因此受到限制,這也加重了市場對于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擔憂程度。
微妙時刻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表示:“對于全球經濟而言,現在正是微妙時刻,在全球經濟再度創造出足夠的工作崗位之前,危機不會結束。部分人士甚至擔心,如果下行風險相互強化,其集合風險可能顯著削弱全球復蘇力度,而且可能引發部分發達經濟體陷入滯脹。”
OECD上周上調美國和德國2011年經濟增長預期,但下調日本經濟增長預期,以反映地震、海嘯和核危機的破壞影響。該組織現如今預計日本經濟今年將萎縮0.9%,同時警告稱如果日本復蘇放緩導致全球供應鏈持續中斷,其貿易伙伴也可能遭受威脅。
在歐洲,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的政府未能與反對黨就緊縮措施達成一致之后,該國遭受的困境一直是市場關注之所在。在希臘政府積極實施改革(包括通過大范圍私有化滿足歐盟/IMF為其設定的財政目標)之前,歐洲政府不愿意為希臘提供額外救助。而如果歐洲不增加救助資金,IMF表示就不會向希臘提供定于6月份發放的資金,希臘迫切需要這些資金避免違約。
機構在一份研報中表示,這種僵局再度凸顯出歐洲依然缺乏應對危機的整體策略。與此同時,近期調查顯示歐元區核心國家經濟增長也可能已經開始放緩。對于整個歐洲而言,在外圍國家依舊深陷困境的情況下,2011年下半年可能是相當艱難的時期。
(劉杰 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