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處理好"冰山一角"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的評論部文章。文章認為,在眾聲喧嘩中,盡可能打撈那些沉沒的聲音,是社會管理者的應盡之責。
有“人”味,為“民”言;接“地氣”,達“天聽”……最近一個時期,以“人民日報評論部”名義發表的系列評論“關注社會心態”引起了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并受到如潮好評。作為這一系列評論的收官之作,《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同樣立意深遠,而“沉沒的聲音”之說更是讓“人微言輕”的底層民眾感到欣慰。
何謂“沉沒的聲音”?一是那些被聲場淹沒的聲音,一是那些“說了也白說”的聲音。一言以蔽之,就是“無效的表達”。的確,“沉沒的聲音”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為網絡關注、被媒體聚焦的熱點必定是極少數。如果那些無效的表達都能被傾聽并得到回應,老百姓何須帶上鋪蓋卷、排隊3天等待領導公開接訪?
的確,“沉沒的聲音”如果得不到傾聽和回應,就有可能導致矛盾的激化。
對于《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表達的觀點,筆者十分贊同。在此,筆者還想說的是,“沉沒的聲音”當然需要“打撈”,但迫在眉睫的是,請先把浮在面上、一目了然的事情做好。比如要求公開官員財產的呼聲,再比如要求公開“三公”經費的呼聲……這些聲音不僅分貝很高,而且時常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甚至連年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但聲音歸聲音,現狀并沒有什么改變。
如果說上述問題“茲事體大”、解決需要過程的話,那么,一些關于具體事項的聲音總不該“沉沒”吧?比如治理“公車私用”的問題,很多人大代表以及普遍公眾強烈建議在所有公車上貼上“公車”的標志,以便公眾監督,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簡便易行且成本低廉的合理化建議,但并未見到被采納。
相比之下,回應輿論的熱點要比打撈“沉沒的聲音”更容易操作些,如果對“眾聲喧嘩”都充耳不聞,筆者很難想象打撈“沉沒的聲音”的工作能做得多好。
熱點事件確實只是“冰山一角”,但只有先把這“一角”溶解掉,海面之下的冰山才會浮上來;只有不斷化解浮上來的“冰尖”,才有可能化解掉整座“冰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