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證券:供需失衡 底部尚未到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期當月期指基本上是在貼水運行,甚至在周三收盤之后次月合約也出現了貼水現象,這也清楚地表明了主力資金或者說對市場更加敏感的資金對于后市的看法。
據證券時報6月23日報道,底部來臨了嗎?這是近期困擾投資者的焦點問題。有媒體則以類似“外資投行集體看空內資券商整體看多”的標題,引發業內的大討論。
看多者基本以內資券商為主,尤其是前期看空的券商近期不少開始空翻多。很多分析師還從市盈率、市凈率、M0/M1/M2等種種指標上面進行論證,認為目前處在歷史的大底。還有人認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要放松,甚至有央行注資大銀行的傳聞,更有甚者,有媒體說目前政府考慮救市。看空者以國際投行為代表,如某國際投行近日預計未來三年中國銀行業股本回報率會從目前18%至21%附近降至5%左右,照此邏輯他們推論A股還有較大下跌空間。當然,看空者還可以舉出很多理由,比如通脹仍在高位、短期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不會放松,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和盈利質量雙雙下降等等。
機構莫衷一是,普通投資者又怎樣?從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投資者持倉賬戶數依然在上升,并且活躍賬戶數也在上升。如果結合5月底市場上熱議的私募基金清盤的消息,就令人感到非常迷茫了。難道是散戶把主力洗出去了?在2700點以下普通投資者倉位上去了,而基金等主力機構倉位下來了,眾多的普通投資者再次抄到了大底?也許有人說這次散戶可能真的對了,但是股市的發展史告訴我們每一次都沒有什么大的不同。投資者的心理在股市上基本不會發生整體性的改變,人性的貪婪和恐懼不會消失。
目前投資者擔憂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問題,但我們擔憂更多的是市場持股成本均衡的問題。隨著大量原始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自由上市流通,資金鏈的緊張必然會導致減持潮發生。根據均衡理論,市場上持股者的籌碼是趨于收斂的。原始股東低廉的籌碼成本,將對市場上行構成顯著的壓力,這個依然是未來市場面臨的重要問題。當然,如果貨幣供應有效增加,將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化解這個問題。但在當前的經濟格局下,期待貨幣政策大肆放松顯然希望不大。
拋開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回歸到市場自身可能看得更明白。供求關系決定價格,這句話在股市上也非常適用。事實上,近期的IPO或者增發之類的再融資并不是導致籌碼供應增多以致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們認為,原始股東所持股份自由流通才是導致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正是這個原因壓制股指中樞不斷下行。
隨著股指期貨的應用價值逐漸得到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認同,它的價格發現功能也表現得更加明顯。我們發現近期當月期指基本上是在貼水運行,甚至在周三收盤之后次月合約也出現了貼水現象。而這樣的現象非常罕見,也清楚地表明了主力資金或者說對市場更加敏感的資金對于后市的看法。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