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海外投資由“虛”轉“實”正當時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建議中國要搞多元化海外投資,而不僅僅局限于美國國債,更多要做一些實體投資,比如高速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

據國際商報9月21日報道,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向哪里、數額龐大的民間資本奔向何方?海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代表和政府官員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紛紛建議:中國海外投資方向應“轉舵”,走多元化道路;投資方向亟須由虛擬轉向實體,分散風險的同時增加可持續性;美國等西方國家應放寬中國對其投資、尤其是實體經濟投資的限制,滿足中國企業的海外實體投資需求。

中國海外投資熱情高漲

推進中國海外投資轉型是消化巨額外匯儲備的需求。美國財政部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繼續增持美國國債57億美元,這也是中國連續第三個月增持美國國債。截至2011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達11655億美元,仍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中國擁有巨額的美元外匯儲備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中美雙方應該有足夠的智慧應對這一問題。對中國來說,就是要搞多元化海外投資而不僅僅局限于美國國債,更多要做一些實體投資,比如說高速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采訪發現,近幾年來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熱情十分高漲,并多熱衷于海外實體經濟投資,尤其是對海外能源礦產的收購漸成新趨勢。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表示,當前正處于美元貶值、歐元貶值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萬達集團不會到國外購買外債,而是要去買資源、做實體投資。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董松根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2600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數額比例在逐年加大,“走出去”的企業家數也在逐年增多。預計在“十二五”期間,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其中民營企業有望成為到海外投資的“生力軍”,投資份額會大幅增加。

前不久發布的美國亞洲協會報告,更是把中國海外直接投資趨勢表述為“正處在一輪指數級飆升的起點”。該報告認為,到2020年,中國的海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該報告作者之一、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美國學者榮大聶表示,中國企業在美國持有的資產金額在最近兩年的增速分別高達100%和130%,而且這樣的增速還將繼續維持。

海外投資“轉舵”漸成大勢

國內外權威人士在達沃斯論壇上對中國海外投資的友善建議,很快得到了官方的響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透露,國家已經著手降低對海外投資的限制,提高資源能源類的海外投資的國家核準限額。“十二五”期間,中國外儲將加快海外投資。“目前我們已經把資源能源類的海外投資的國家核準限額,從過去的3000萬美元提高到3億美元;大額用匯類的海外投資項目的國家核準項目,從1000萬美元提高到1億美元,這樣就為企業把握時機開展投資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張曉強如是說。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則稱,美國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投向美國的實體領域。他說,中國的很多產品品質較好,已經得到美國老百姓的認可,如聯想、海爾等品牌非常受美國人民的歡迎,盡管中國的企業現在還在生產貼著美國商標的產品,將來會像日本、韓國的企業一樣,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但他也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與會專家也認為,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在信息獲取、國際化運作、彌合文化差異等諸多方面都面對著巨大困難和挑戰。

據記者了解,時下中國部分企業家高漲的海外投資熱情和多種投資設想常常面臨著海外投資限制的困惑。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說,以購買美國股票為例,你想要的股票買不到,能買到的股票又是你不想要的。

投資海外當破“三大瓶頸”

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認為,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雖有較大的積極性,但目前面臨很多困難,簽證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類瓶頸如果不盡快加以解決,將影響到海外投資的步伐。

針對中國海外投資方向由虛擬領域轉向實體經濟的大勢,一些與會中外人士建議,在相關各方的政策、操作細節等方面應注意處理好三個問題:

首先,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必要改革自己的“體制”。李稻葵說,美國要改革自己的體制,同時中國也要通過專家、媒體向美國民眾和政府傳遞信息,促進其形成改革的想法,拿出吸引外資進入其實體領域的改革方案。“事實上,近期接連發生的歐美部分國家的債務危機,主要問題就是改革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告訴記者,雖然美國等發達國家一直表示將放寬對中國投資的門檻限制,但遲遲沒有實際的政策出臺,這限制了我國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比如美國,除了各項反傾銷措施外,還在高端制造業等相關領域對我國企業設置各類投資限制。

其次,中國企業在修煉內功、提高自身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對外投資之前應進行細致的可行性研究。李稻葵、王健林等人士指出,中國準備“走出去”的企業要有長期規劃和國際化的戰略部署,廣招通曉外語、管理和當地情況的專業人才,在投資國和地區還要樹立互利共贏理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對外投資模式。

再有,中國政府不能“袖手旁觀”,應在政策制定等方面給予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以必要的支持和助力。和君創業咨詢公司總裁李肅認為,政府在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可考慮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尤其要支持民營企業的投資開發行為。另外,健全“走出去”的政策促進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力促對外投資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寬。

由于發生債務危機,近期歐洲個別國家已向中國發出求救信號。對此李稻葵提醒,在歐洲國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改革意愿時,我們不應盲目購買其國債,在海外投資上,中國要成為好的投資者,但絕不能做盲目投資的“濫好人”。

(韓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