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債券基金銷售火爆 避險概念能撐多久

鉅亨網新聞中心


80億元!這一數字,代表著2011年初至今基金認購數額的最高水平。值得玩味的是,該紀錄是日前由一只債券基金創下的。

據了解,上述提及的債券基金便是剛剛開放代銷渠道認購的富國天盈A。首發當天的上午,部分銀行網點就出現了排隊購買的現象。雖然為避免出現過低的配售比例,富國基金已經決定于5月19日起結束募集,但綜合渠道的信息顯示,富國天盈此次發行共吸引80億元左右資金的關注。

事實上,富國天盈只是低風險基金火爆發行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在目前的新基金發行市場上,低風險產品大行其道。在納入統計的已經成立的72只新基金中,就包括了16只債券基金、3只貨幣基金、8只保本基金,合計募集規模接近600億元,幾乎占據了2011年新基金發行規模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債券型基金,與近期低迷的股票型新基金相比,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發行規模都占據上風,包括募集金額接近30億元的南方中證50債基、首募金額超過26億元的光大保羅信用添益債基等。

債基熱度升溫的背后,是機構超乎預期的購買熱情。以17日發布上市公告的國投瑞銀雙債添利基金為例,其上市交易書中顯示,場內機構投資者持有該基金的上市交易份額為1.7億份,占場內基金份額的比例高達94.05%。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連基金自身也對旗下的債券產品“寵愛有加”。進入二季度,基金公司在動用自有資金時愈發謹慎,最為明顯的標志就是在贖回股票基金的同時,積極申購債券型基金。比如在4月份,光大保羅信基金公司就宣布贖回光大保羅信中小盤基金3000萬份,同時認購低風險穩定收益品種光大保羅信信用添益債券基金3000萬元,認購費用為1000元。

談及市場對債基的追捧,濟安金信的研究人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由于股市持續調整,促使資金紛紛轉向避險品種,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因為低風險品種滿足了有保值意愿的投資者的需求。”

該研究人員進一步表示,今年以來,CPI持續走高,最近兩個月的通脹更處于5%的警戒線以上,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3.25%,實際利率為負逼迫市民不得不以投資的方式來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根據歷史統計,就一名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時放在第一位的始終是控制風險,確保本金安全,其次才是追求超額收益,因此可以說,以債基為主的低風險投資品種,滿足了大多數投資者的偏好。

而天相投顧的數據也顯示,在振蕩市場中,債基的平均收益率確實遠遠高于股基。在納入統計的897只基金中,416只股票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為-4.27%,而186只債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為正,達到0.42%。“為避免被"大多數的弱勢"拖累,不如選擇整體波動更小的債券基金,以更大概率地保證資金收益,這便是投資者的邏輯,也是債基熱銷的根本原因。”市場人士如是說。

一方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的調整,造就了債基目前的強勢地位;但另一方面,偏緊的貨幣的政策并沒有松動的跡象,二季度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同比數據的高企使央行啟用加息工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債市的走勢隨之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為何還是對債基保持樂觀態度呢?

對此,建信信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李菁表示,雖然加息對債券市場的影響總體是負面的,但是在加息周期的初期和末期,債券市場對加息的反應是不同的:加息初期,債券的價格快速下跌;而在加息的中后期,債券市場對加息的消息是不敏感或者鈍化的,甚至可能出現加息后,價格迅速上升。

南方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朝陽也表示,隨著通脹水平的逐漸見頂,加息周期進入中后段,債券收益率調整到歷史的3/4水平,債券市場具備了較好的配置價值。倘若下半年通脹能夠如期下降,債券還會獲得較好的交易回報。整體來看,特別是下半年,債券市場給投資者帶來高于歷史平均收益的概率較大。

“除了宏觀面的利好外,個別債券品種良好的投資前景也是看好未來債基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菁進一步表示。據了解,經過近年來的迅速發展,信用債市場規模從2005年的2100億元迅速擴張至2010年的16000億元,增長幅度達7倍,債券市場占比從12%上升至35%左右。目前一些信用債的收益率已達5%~6%,伴隨著前幾次加息所帶動的基礎利率水平的提高,未來信用債的平均收益率還有望持續攀升,信用債的投資價值凸顯。

雖然肯定了以債基為主的低風險產品的前景,但李菁坦言,經過調整之后,債券收益率繼續大幅上行的空間已經很小。而交通銀行601328的一位風險管理師也表示,由于調控政策存在滯后效應,一旦通脹回落,資金面也會趨于緊張。屆時,本輪長達數年的資金推動型債市牛市將結束。“而這個拐點或許就在下半年。”

單從收益高低的角度,濟安金信的研究人員也對本報記者提出,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是否應該僅因為避免本金損失追求避險品種而放棄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該人員表示,盡管調控可能會導致短期內經濟減速和公司盈利下滑,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中期形勢仍保持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權益類產品的估值具有明顯的優勢,投資者也應當適當考慮。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