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GDP增幅三年新低 終于慢下來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8.1%,增幅創三年新低,超出市場預期。三駕馬車全面放緩,出口、消費和投資均出現回落,尤其是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出現大幅下滑。此前的季度GDP增長低點是2009年2季度的7.9%。

一向令國人為之自豪、令世界為之羨慕的“中國速度”,終于慢下來了。

過去,我們習慣了“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但卻忽略了成功經驗的歷史背景。12年前,中國經濟還是個小伙子,在全球總量中所占份額小,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未開發的土地以及自然資源,同時全球化紅利張揚,中國可以通過政府的經濟動員力實現投資和出口高速增長;而今天,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已經有一個很大的經濟盤子了,還能如12年前一樣激進嗎?

過去,我們思維模式都是“只爭朝夕”,十年、十五年的事恨不得在五年內完成,今天中國需要學會“時間換空間”,盡可能地將五年的事放到十年中去辦。中國今天已經是巨人了,而巨人行走首先要考慮的是“別摔倒”。


如果把中國的經濟發展比喻成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那么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就很像一個時代隱喻:速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大多數人被拋下,否則列車就有脫軌的危險。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快”與“慢”的價值取向,似乎更傾向于后者。老祖宗留下了“欲速則不達”的名言,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您慢走”。其實,這并不表示中國人都是慢性子,中國文化是一種“慢文化”,而是中國人深諳張弛有度的古老智慧。

然而,曾幾何時,從普通民眾到國家,都失去了“慢走”的耐心,開始陷入對“快”的膜拜。《新周刊》曾評論說,中國已經變成“急之國”,喪失了“慢能力”。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趕時間:寄信,最好是特快;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車,最好是高鐵;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是一夜暴富;排隊,最好能插隊……

然而,“快起來”的中國人,卻開始品嘗到一味求快的苦果:快速建造出來的橋梁可能無法使用;快速飼養出來的動物可能是不健康食品;快速膨脹的城市,其背后是大面積消失的青山綠水……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口袋里的錢多了,我依然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為什么國家富起來了,窮人還有那么多?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為什么富起來的中國還會出現“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這樣淺顯的道德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減速會導致兩三千萬農民工失業”是流毒甚廣的偽命題。過去兩年的經濟刺激都是打著“增加就業”的旗號進行的,事實上跟農民工沒有多少關系。中國不可能靠投資解決就業。建筑業和制造業領先只是造成青壯勞力短缺和人口紅利快速衰退,另一方面每年有600萬-700萬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40歲以上的勞動者過早退出勞動力市場。

中國的未來只能靠產業結構升級延伸來實現充分就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要起來,將現在的制造中心格局演變成運籌中心,這樣大量閑置勞動力才能被吸收,勞動者報酬才會真正大幅增長。投資拉動的就業,工資增幅肯定是大幅落后于資本報酬的,這是常識性的經濟定律。

“慢一點,穩一點”,政府自身改革多推進一點。其實也很簡單,政府多讓點利,構建一個相對公平的分配結構,中國在未來十五年之內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概率很大的事件。我們相信中國,也看好中國經濟。

讓經濟增長慢一點,是中國正面臨變軌的選擇。如何探求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極?如何保證增長同時實現結構調整?當前內外部環境都不樂觀,經濟“慢一點穩一點”也許是最優選擇。

(子云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