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美揭示果蠅種系突變分布模式 或將用于人類研究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新網昆明9月19日電(記者楊洋張剛強)科幻電影《蒼蠅》講述了一位科學家由于操作失誤,將自己與蒼蠅的基因結合,產生突變,最終無法控制的悲劇。19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傳出消息,中美科學家四年來對黑腹果蠅種系突變分布模式進行了研究,該研究成果已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參與此項研究的研究人員高建軍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研究的重要性。他說,突變是遺傳變異的最終來源,其在生物學中的重要性早已得到普遍共識。突變可發生于高等生物的受精卵經一系列細胞分裂形成成體細胞的過程中。由于發生于較早期細胞分裂過程中的突變將會影響更多的組織,并更有可能被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了解種系細胞發育過程中突變分布的細節,不僅將加深人類對許多遺傳缺陷的了解,還有助于解釋突變研究中一些更廣泛的問題。

在這項為期4年的實驗過程中,來自云南大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等多個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完成了這一高難度的研究。研究人員共觀察了共8618個家系的每一個中的突變體數目以及每個獨立突變的頻率,其豐富的信息使得雄性黑腹果蠅在發育的不同階段的自發隱性致死突變速率第一次得以嚴格分析。來自云南大學的符云新教授和中科院的張亞平院士開發了用于分析此類數據的新的統計方法,獲得了種系細胞發育不同階段的突變速率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在種系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自發隱性致死突變的速率呈現高度變化,其中第一次卵裂過程中的突變速率最高,第二次或隨后幾次卵裂過程中的速率顯著降低;在第一次卵裂與精子形成期之間,各次分裂的突變速率至少低一個數量級;精子形成過程中的突變速率也較高。


高建軍解釋,上述研究結果徹底否定了種系發育過程中速率恒定的流行觀點,對于以往基于此觀點的研究及其得出的結論提出了質疑,包括對雄性主導進化的理論作出了新的解釋。兩位中國科學家所構建的新的個體內溯祖理論及其突變統計分析方法,將可能應用于進一步研究人類生殖細胞、體細胞和腫瘤細胞的突變模式。(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