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十二五重型機械產銷將翻番 可關注高端裝備制造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言:據悉,十二五期間,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產銷規模將翻番。盡管市場前景看好,但是中國的重型機械制造產業也存在低端產能過剩、企業研發及技術儲備不足、高端產品的配套件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應當選擇那些具有高技術進入壁壘并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高端重型機械制造業的個股。

十二五重型機械產銷將翻翻

據報道,日前中國重型工業協會披露,在已經制定的中國重型機械十二五規劃中,十二五期間,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產銷規模將年均增長16%,到十二五期末,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產銷規模或將增長110%,并將通過財稅政策、產業準入門檻、并購重組政策等產業扶持政策,形成5至6家銷售收入超300億元,1至2家年銷售收入超500億元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

受此消息影響,航空軍工、工程機械、海洋工程裝備、大型鍛壓及鑄鍛件裝備、特高壓電氣設備、儀器儀表等機械板塊表現突出,個股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商東睦股份(600114)漲停報收(但該股更多了受到國際板將推出的影響而漲停),內燃機制造商上柴股份(600841)收漲8.28%,儀器儀表制造商科陸電子(002121)收漲4.18%,航天軍工的天通股份(600330)收漲5.92%,凌云股份收漲5.87%,旭光股份收漲5.01%,船舶制造商中國重工(601989)收漲2.45%,大型鍛壓及鑄鍛件裝備制造商二重重裝(601268)收漲2.21%,特高壓電氣設備制造商東方電氣(600875)、國電南自(600268)等也收漲1%以上。


中國重型機械制造發展迅猛

中國的重型機械工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到目前,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重型機械工業體系及技術體系,在鋼鐵、能源、汽車、礦山、石化、交通運輸、水利、環保、航天軍工、海洋裝備制造等領域具有較高的國產自主生產能力,在一些技術領域達到或是超過了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的重型機械工業的產銷值也在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而保持了將近30年的年均約30%的增長。

據統計,中國重型機械工業2001年的總產值約為616億元人民幣,到2005年中國重型工業總產值約1700億元,而截至到2010年11月末,中國重型工業總產值更是大幅度增長到了全行業總計約6466億元人民幣,可發展迅猛。

同時中國的重型機械制造在很多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可喜的創新成果,設備國產化率不斷提高。重型機械制造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從2000年的76%增長到2007年的90%,冶金機械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56%增長到2007年的83%,礦山機械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90%增長到2007年的94%,物料搬運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74%增長到2007年的90%。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國重型機械的出口也發展迅猛,出口額從2000年的8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約480億元,并在2006年首次實現重型機械進出口貿易順差約7億美元。

中國重型機械制造業仍存在諸多問題

但是在重型機械制造業高速穩定發展的同時,中國的重型機械制造業也存在諸多問題。

重型裝備制造業企業往往通過大規模“圈地”,大規模擴大產能,大規模投資固定資產等方式片面追求企業往“大”的方面發展,而忽視了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人才招納與培養等事關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的“軟件”建設。

其次,合理的社會分工可以有效的降低社會組織的運作成本,對于機械制造業尤其是重型裝備制造業而言,合理的業務外包,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目前,中國的大型重型裝備制造業卻罔顧合理外包帶來的成本優勢,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生產模式,使得企業過多的背負不必要的生產成本,企業效益下降。

其三,在當前國家經濟向好,國際經濟環境逐步復蘇的情況下,國內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在地方政府的“慫恿”下,紛紛上馬新建項目,導致目前中國重型機械制造業在相當部分細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繼而使得行業進入惡性的價格競爭中,造成資源的浪費。

其四,重型機械裝備制造所需配套件過度依賴進口,嚴重的制約了中國重型機械大型成套設備的研發。據統計,中國在大型礦山采掘設備、大型冶金成套設備、大型施工設備、大型水泥成套設備、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大型起重運輸設備等所需的配套件,進口量約占主機產值的10%—50%,換句話而言,這些設備所需的配套件的對外依存度高度10%—50%,不僅如此,國內的重型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在國際上采購潤滑、液壓、密封、軸承等配套元器件的供應期也油原來的3至5個月延長到1—5年,這嚴重的制約了中國的大型成套設備的開發制造。

總體來說,中國的重型機械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領域,普遍存在企業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對外市場依賴度不斷加大,低端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白熱化,企業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問題。

應更多關注高端重型機械制造股

無疑,對于中國的重型機械工業而言,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儲備,提高產業或是行業集中度,淘汰低端過剩產能,是提升中國重型機械行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出路。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鋼鐵、有色、水泥、玻璃、汽車、船舶、風電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使得這些行業對重型機械的需求漸趨飽和,面對這樣的市場情況,企業應該順應市場的變化,往國家產業政策所鼓勵的方向發展,加大對新的市場需求的研發與投入,積極的擴展企業自身的市場份額。

而目前,國家鼓勵的新能源開發、節能降耗、高速鐵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油探勘與開采、物流集散、特高壓智能電網、智能控制等領域則逐漸成為了重型機械,尤其是高端重型裝備制造領域新的市場方向。

另外,針對目前中國重型機械制造業所需的配套件對外依存度高的情況,增強中國重型機械配套件的研制能力,不僅是提升中國重型機械技術水平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意味中,這里有巨大的國產替代市場。目前,在國內,高端的技術性能好、壽命長、可靠性及穩定性高的潤滑液壓系統、電控系統、軸承、密封等元器件的國產化率還比較低,在這方面,中國的重型機械制造業或許會有比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重型機械行業的股票,也應當選擇那些具有高技術進入壁壘并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高端重型機械制造業的個股。

如高端智能裝備制造領域的華東數控(002248)、軟控股份(002073)、機器人(300024)、大立科技(002214)和臺基股份(300046)。

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領域的航空動力(600893)、中國衛星(600118)、哈飛股份(600038)等。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的中海油服(601808)、海油工程(600583)、中信海直(000099)、中國船舶(600150)、中國重工(601989)、杰瑞股份(002353)等。

高鐵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的中國南車(601766)、中國北車(601299)、時代新材(600458)、晉億實業(601002)、許繼電氣(000400)、特銳德(300001)等。

以及工程機械領域的重徐工集團(000425)、中聯重科(000157)、三一重工(600031)等。

(譚波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