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的幾個因素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09-11-07 10:05


不確定的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造就「中國經濟奇跡」 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布魯姆等人認為,人口轉變因素對東亞起飛的貢獻率為25%~33%。世界銀行估計,人口紅利因素能夠解釋中國經濟增長的33%。目前,中國人口正值年齡結構較合理、適齡勞動人口比重較大,且農業勞動力大量剩餘並有進一步轉移的潛力的階段,大量廉價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可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機會成本為零的勞動力要素投入。

根據人口紅利和人口負債的判別標準,按照總撫養比低於53%為人口紅利門檻,中國自2000年進入強質型人口紅利階段,其將面臨的是2012年附近的撫養負擔谷值點。人口轉變帶來了總人口中勞動力數量的相對改變。由於勞動分工能夠帶來規模效應,勞動力供給數量下降將減弱分工效應,總產出和人均收入水平也隨之下降。即使假定勞動力生產率

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勞動供給數量相對減少也意味著總產出同比例下降。


對比工業化擴散初期的美國而言,其人口紅利利用期的延長主要是通過外來適齡移民的不斷進入使得其時的美國勞動力數量獲得了較大的補充,這種具有年齡選擇特點的大規模人口遷移,相對提高了新大陸人口結構的生產性。

由於我國特有的強制性生育政策,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低生育階段,標誌著用不到30 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經過上百年才完成的向現代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過程。通過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人口紅利;但從另一方面,少兒撫養比下降與老年撫養比上升之間的間隔也很短,使得總體撫養比只在相對短暫的時期內處於較低的水平上隨後將以老年撫養比提高為特徵大幅度回升,這就意味著社會總體養老負擔加重,同時也意味著人口紅利期的延長很難成為確定事件,這也是我們所說中國的成熟階段是長波疊加後經濟增長相對較弱階段的表現。

投資的邊際遞減和效率降低

中國的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的過程,是轉型經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同時也是勞動力轉移的過程。在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需要高的資本形成;政府公共資本的擁擠效應推動高投資和高增長;剩餘勞動力從低效率部門向高效部門轉移也必然產生高儲蓄和高增長。

對於中國而言,高儲蓄意味著高投資和高淨出口,這也是造成投資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現狀的原因,同時也是造成消費率,尤其是居民消費率過低的原因,毫無疑問,高投資率是導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固定資本增長是投資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增速也與投資增速基本保持同步狀態。

從與美國的工業化進程比較來看,鐵路作為美國經濟起飛階段的主導部門是其整體增長的動力來源,到1900 年,美國幾乎有20 萬英里長的鐵路運營,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歷史上所修鐵路總長的3/4,其鐵路的密度達到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可通行支線的程度。伴隨著原有主導產業和補充性主導產業的最高速增長階段的終結。主導產業的最高速增長階段的終結,意味著起飛的終結,而在美國,1890-1900 年以後鐵路修建里程的下降也就意味著美國起飛的結束和走向成熟的開始。

不過由於從全國範圍來看,整體城市化並沒有進入完成階段,未盡的城市化進程也將繼續帶來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投資率依然保持較高的位置,但是從投資效率的來看,增量資本產出比(ICOR)的不斷上升反映出了投資的宏觀收益下降的趨勢,橫向比較的結果也說明現時的投資效率是偏低的,其對經濟的長期拉動力也必然是較弱的。

成熟初期的技術弱化

鑒於我們前面分析的投資率的持續處於高位無法長期持續,中國的高投資-高增長模式必然存在增長上限,較高的投資率切實提高了經濟增長率,然而資本產出比對經濟增長率的消減作用使得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的動力將來自更高的全要素生產率(TFP),或者觸發經濟體系產生內生增長。不過我們的測算顯示,由於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對於投資拉動的過度依賴,各個地區的資本產出比一直處於不斷上升的態勢,與此同時,TFP 卻顯現出下降趨勢。

對此我們給出的解釋是,走向成熟的開端也既是主導產業轉換的開端,在一個國家完成經濟起飛之後,對原有增長模式的探討和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將成為重點。羅斯托在其經濟增長階段論中論述到,從部門發展來看,在走向成熟階段中,工業向多樣化發展,新的主導部門逐步發展壯大以代替起飛階段的老的主導部門,在這些老的主導部門,由於速度降低,進一步發展的步伐日益緩慢,在這一過程中,鑒於部門之間的交替進入初始階段,經濟暫時的潛長率的下降也變得不足為奇。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經濟高增長,只能依賴更高的投資比率,然而高投資-高增長的循環不斷過程中投資的增長即意味著消費的減少,最終消費額受到進一步壓縮,考慮前述人口紅利到來的必然性和其「延長期」的不確定性,長期看來,老齡化趨勢所造成的儲蓄率下降也迫使最終消費的上限進一步降低,觸發內生增長的基礎也是相對偏弱的。

我國的經濟增長依舊還會是資本推動型的增長模式,不過對於此次大規模投資所帶來的增長,我們認為並不能抱以太樂觀的態度。外向型的經濟結構使得在現有的供需環境下,外部出口疲弱內部需求不足的客觀條件造成了供給過剩,這也直接造成了企業縮小庫存和生產設備,抑制企業進行新的設備投資和技術開發,生產效率的提高幅度也因此受到影響。

成熟的過程必然是持續漫長的發展過程。首先,伴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下降,我們可以發現基於人口增長為基礎的增長減緩的端倪;其次,隨著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無論對整體還是局部而言,資本產出比的下降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而增長模式和增長動力的改變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經濟出現弱勢均衡的狀態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