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天下經濟論壇》剛特.鮑利 vs. 鄭崇華 當綠金企業遇上藍金創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題論壇八與談人合照。(天下攝影)
《藍色革命》作者、零排放研究基金會創辦人剛特.鮑利(Gunter Pauli)與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十一日在「天下經濟論壇」,就「城市發展與自然共存」進行討論。鮑利呼籲我們需要更多創造價值的企業家,鄭崇華則認為從城市對抗全球暖化,比較有效。
投身生態永續事業二十多年的企業家鮑利,在《藍色革命》一書中,主張學習大自然的創意,提出「藍色經濟」,超越成本過高的綠色經濟。
他指出,藍色經濟其實就是要透過創造改變遊戲規則的新商業模式,實現永續發展。追求的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創造更多價值和增加收入。要做到這些,需要政府的決心和政策的支持。
鮑利舉西班牙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為例,該島政府已決定要在今年達到用水和能源自給自足,在2020年達成百分之百有機農業,其他還包括島上汽車都換成電動汽車。
經濟依靠觀光業的加那利群島,雖然投入鉅資改變,但最後吸引更多觀光客去島上參訪、學習。換句話說,他們不但實現永續發展,同時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鮑利同時指出,許多人擔心做這些事情,花費太高,但資金其實不是最大的挑戰。他舉在西班牙提出這個想法時為例,因為可以創造價值,當地銀行家最後都很願意投資。例如,能源自給自足,就不用從中東買石油,資金可以留在西班牙做很多事情。「我們需要更多可以創造價值的企業家,不是只會算錢的企業家,」鮑利呼籲。
近年全力搶攻綠色商機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再次提醒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他表示,去年全球因氣候極端化造成的災難,損失高達一千三百億美元,等於四分之一台灣的GDP。
鄭崇華認為,在國家層面推動對抗全球暖化太耗時,若以城市角度來對抗氣候變遷還比較有成效。例如,台灣沒有簽京都議定書,但台北市、新北和高雄市都已宣示要透過推廣綠色運輸和綠建築,減少排放量。推廣綠建築和綠色運輸,不但不會對目前的生活模式有太大衝擊,甚至可以創造就業機會。
鄭崇華同時指出,台達電有綠色廠房,捐助綠色教學大樓,在綠色運輸革命中也沒有缺席。美國雪佛蘭汽車的引擎動力系統中,就可以發現台達電的研發成果。
他最後指出,效法自然界生存循環,人類才可以警覺真正的環境問題。他也認為,鮑利的倡議頗具前瞻性,他會追蹤這個理論的後續運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