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保障房資金來源需多管齊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3-07 09:01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對保障房建設強調了問責制。但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數額龐大,銀行需要與有關政府部門和房地產開發商共同研究有效的資金供應方式。只有把這個問題根本解決,才能把保障房建設落到實處。

據金融時報3月7日報道,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數額龐大,財政投入只能解決其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需要多方籌集資金,銀行信貸資金是多方籌措中的一個來源。銀行需要與有關政府部門和房地產開發商共同研究有效的資金供應方式。只有把這個問題根本解決,才能把保障房建設落到實處。

3月5日,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保障房建設的大段闡述,引發“兩會”代表委員高度關切。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保障房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簽署“軍令狀”,讓人們看到了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決心。但是,保障房建設要從宏偉“藍圖”化為現實中的一排排民居,需要投入的是真金白銀。巨額資金來源如何保障?不僅成為今年“兩會”期間談論的熱點話題,也將是保障房建設規劃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

隨著保障房制度的建立,過去幾年間,國家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保障房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中央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補助資金達到1336億元。而此前至2005年底,全國累計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資金為47.4億元。僅在2010年,全國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7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36萬戶,基本竣工108萬戶,超額完成年初國務院部署的任務。“十二五”時期,國家將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爭取到“十二五”末,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改善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按照計劃,今后幾年,中國將繼續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末,城鎮住房保障覆蓋率將達到20%以上。保障房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對保障房建設強調了問責制。他明確表示,要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從而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總理報告指出,今年要再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50萬戶。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030億元,比上年增加265億元。各級政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幅度增加投入。但是,對于保障房建設的“大提速”,有報道稱,不少地方官員感到“資金壓力很大。”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但這項工程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由于巨大的資金需求,也給政府帶來了較大的財政壓力。保障性住房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開發,建設運營期長,利潤率較低,商業房地產企業參與動力不足,融資困難較大。據了解,當前保障性住房建設主要有兩個資金來源,一是中央財政補助,二是地方各級政府的資金投入。按照中國城鎮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規模預估,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實際供求缺口還有4000萬套左右。國務院和住建部計劃在2011年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相比2010年增長72.4%,達到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的20%,總投資額預計1.3萬億元,可看得見的資金來源為:中央財政撥款1300億元;地方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10%,假如足額到位最多也就1350億元;另外,再加上動用有限的住房公積金增值凈收益。其余大部分缺口需要依靠存在很大不定因素的金融及發債來完成。如何破解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的這些瓶頸?其中一些人對信貸資金抱有很大期待。年初,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集體表態稱,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保障性住房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也可以視作銀行方面對此的表態。但是,由于保障房項目涉及拆遷、開發、銷售、回籠的全流程,關聯方多,情況復雜、體量巨大、各地實施運作模式差異化明顯,防控合規性與政策性風險成為銀行投放貸款的掣肘。因此,從以往的數據來看,銀行方面對保障房建設的資金投入并不是很大。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銀監會將對固定資產貸款、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等重點風險領域實施重點監管,大型保障性住房信貸不準打包。他同時透露,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的前提下,今年信貸增速將在15%左右。針對房地產調控對銀行壞賬的壓力,銀監會已經做過壓力測試,底線數字是30%。閻慶民稱,在“兩會”期間,將就保障房建設資金缺口問題提交提案。也有的委員提議,應該允許地方政府發行房地產信托基金,或者引進保險資金和商業化運作模式,填補保障性住房建設龐大的資金缺口。

顯然,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數額龐大,財政投入只能解決其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需要多方籌集資金,銀行信貸資金是多方籌措中的一個來源。銀行需要與有關政府部門和房地產開發商共同研究有效的資金供應方式。只有把這個問題根本解決,才能把保障房建設落到實處。

(吳志武 實習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