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估值過高遠離新興產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不管你是否愿意相信,至少,從我們目前對基金經理新年投資思路的調研看,2011年的股市邏輯,很有可能重走2010年的老路。
去年,提早布局在新興產業的基金幾乎都享受到了豐厚收益;今年,基金經理們依然在往新興產業持續轉移。你可能會問,很多新興產業公司在去年都被炒過,甚至炒過不止一次,整體估值都已太高,今年還能選嗎?
確實很難。
這是新年第一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一致看法,他們都在投資一線接受著選股難的挑戰,但他們對新興產業的投資興趣遠超過挑戰。他們分別是:新華基金投資總監王衛東、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張婭、民生加銀研究部總監陳東、東吳新創業、東吳中證新興產業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少成、長城中小盤成長楊建華、南方優選成長談建強。
未來十年都可能享受估值溢價
《投資者報》:我們本周對60家基金公司規模加權收益率展開排名,東吳居第二。去年較好的業績與你們年初就確定重配消費醫藥、新興產業是否有關?
王少成:確實。我們2010年業績做的比較好,原因三方面:一是行業配置上,主線把握清晰,沒有犯太大錯誤。如在地產上的配置很低;二是在戰略新興產業上有提前的布局。我們在業內較早提出新興產業概念,大致在2009年就提出了;三是在個股上做了較為集中的投資。
具體來看新興產業,從我們的感受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過去兩年都在經歷思想碰撞,現在已經達成統一。未來不僅僅是“十二五”,到2030年之前新興產業都會有持續的好發展。從各方面綜合評測看,未來十年A股市場的新興產業享受一個估值的溢價是比較可能的。我們對今年市場的總體判斷比較樂觀。
《投資者報》:今年你們的整體投資思路會延續去年嗎?
王少成:變化很大。去年基本方向很明確,比如地產不行,銀行等周期類股票受影響都很大。現在的情況更復雜。如房地產板塊經過一年的調整,大家的判斷分化很大。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脹指標起來了,貨幣政策會進一步緊張,這對周期類公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投資者報》:張婭最近提出把“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劃分為兩條主線,即“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擴張”以及“純粹由新技術引領的產業”,怎么理解?
張婭:我們用“中期之喜,短期之憂”簡單概括對2011年中國經濟展望:就股票市場投資而言,基于高通脹和緊縮政策,我對短期市場相對謹慎,建議投資者采取的投資策略是控制倉位、規避周期性行業。
從中期看,2011年將有望步入新的產業上升周期,周期高點可能在2013年到2014年前后,市場的再次啟航將在通脹預期下降之時;再次啟航時,應該關注的行業仍然是符合新周期促進方向的新興產業、內需消費等。
我們認為,要用“開放的心態”看待“十二五”規劃下的投資機會。其中的七大新興產業并無絕對的分割,也沒有絕對的界限。
平均整體市盈率仍處低位
《投資者報》:王衛東即將管理的新華中小市值,是新華基金2011年主打的一只順應“十二五”規劃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基金。不過,新興產業從去年初就已發力,王衛東不擔心“十二五”規劃、“新興產業”相關題材個股估值偏高嗎?
王衛東:在“十二五”規劃中,結構性轉型和產業升級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而新興產業成為機構投資的主要著力點。就市場周期而言,在整個經濟轉型過程中,政策紅利對新興產業相關成長股的影響處于一個向上的周期中。在這個意義上,新興產業主題具有較高投資價值,只要經濟轉型方向不變,這一主題就具有上升空間。而從長期來看,成長股具有估值不斷推高的趨勢,相對而言,新興產業股平均整體市盈率仍處于低位。
我們也注意到了市場的擔憂,因此,投資標的不會局限于新興產業題材個股集中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投資范圍將涉及各個行業的中小市值個股,同時,會更加注重投資風險的控制。
2011年,市場風格會從結構失衡走向均衡,中小盤高估值狀態將分化,股票估值差距將縮小,但真正具有成長性的績優股仍將逐步享有估值溢價。
楊建華:我們未來的投資重點也會聚焦于大內需和戰略新興產業,這里面有很多屬于中小盤成長股。
現在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盤估值確實相對較高,因而市場存在一定的擔憂情緒。其實,風險并不在于高估值,在于企業的業績增長能否達到預期,如果能達預期,市場就會繼續給予較高估值,所以投資中小盤股的要點在于甄別公司。
根據有關專家的測算,保守估計戰略新興產業在2011年到2015年要實現24.1%的年均增長率,在2016年到2020年要實現21.3%的年均增長率,這些領域的快速增長為涉足其中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充分發展空間,會有一大批企業不斷從小變大,從弱變強。
從這個意義上講,投資中小盤股的進程才剛剛開始。
市場處于歷史底部
《投資者報》:從增長預期來看,2011年已有的經濟刺激政策會弱化,房地產投資受調控影響不會有太大增長,出口也難有較快增長。談建強和陳東怎樣判斷這一大背景在股市上的反映?
談建強:反映在股市上,有可能從2009年以來的復蘇主線繼續邁向轉型主線,轉型背景下的股市有可能進入常態增長的時期,市場總體震蕩。
從風險角度看,股市不具備重大的下跌風險。根據天相投資分析系統統計,上證指數P/E的歷史底部估值區域一般在10~20倍之間,PB底部區域一般在2~3倍之間。截至去年12月21日,滬市A股一年滾動市盈率為18.09倍,市凈率為2.6倍,處于歷史底部區域,未來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今年可能出現的寬幅震蕩的市場有利于基金經理良好資產配置能力的發揮,同時長期的投資主線仍然是大消費和新興產業。
陳東:中國向內需導向型經濟轉變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內需的長期持續增長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主題和亮點。投資于這些行業和公司,將能分享這些行業和公司長期持續增長帶來的高收益。
我們將受益于內需增長的行業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受益于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的行業,包括面向消費終端的行業,如食品飲料、醫藥等;以及為消費終端行業提供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比如化工、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行業。另一大類是受益于國內投資需求增長的行業,如工程建筑、建材、煤炭、石油等行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