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匯豐控股(HK)中期純利倒退56.66%至33.47億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匯豐控股公佈,截至2009年6月30日止中期純利為33.47億美元,按年倒退56.66%,符合市場預期,派第二期中期息0.08美元。

匯豐控股(00005)8月3日發佈公告稱,截至2009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取得股東應占溢利33.47億美元,較2008年同期倒退56.66%,符合市場預期,每股盈利0.21美元,公司派第二期中期息0.08美元。該公司2008年同期取得純利77.22億美元。

匯控2009年上半年純利倒退,主要因為貸款減值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金增加39%,至139.31億美元,但有關支出較2008年下半年卻減少6%。該集團上半年取得股東應占溢利分析員原估計其純利介乎22.97-48億美元。

匯控除稅前利潤為50.19億美元,較2008年同期減少51%,淨利息收益按年減少3%至205.38億美元,未扣除貸款減值前的營業收益淨額為347.41億美元,按年減少12%。營業支出總額166.58億美元,按年減少17%,按實際基準定義固定匯率計算,減幅則為6%,成本效益比率為47.9%,2008年同期為51%。


匯控公佈供股後首份半年業績,其一級資比率及核心資本比率,由2008年12月底的8.3%及7%,分別攀升至10.1%及8.8%。截至6月底的風險加權資產為115.9億美元,與2008年同期相若,截至6月底的客戶貸存比率為79.5%。

匯控這次的業績受到較預期為少的一次性財務因素影響,影響上半年業績最多的是集團本身的25億美元債務公平值變動,集團主席葛霖表示,按實際基準計算,並撇除由於信貸息差導致債務公允值變動後,集團的除稅前利潤為75億美元,與2008年上半年相若。2008年同期集團取得8億美元債務公允值收益。

此外,集團上半年亦分別就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業務的交易撥備8億美元,2008年同期為39億美元,同時,2009年上半年亦為持有的債券及股權投資分別撥備6億美元及3億美元,2008年同期只有1億美元及3億美元。

匯控公佈截至2009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淨息差則由2008年同期的3.03%升至3.05%;2008年下半年淨息差則為2.73%。匯控2009年上半年的中國業務取得7.52億美元稅前盈利,較2008年同期的9.07億美元倒退約17%。2009年上半年匯控旗下中國聯屬公司和其他內地業務的稅前盈利分別達6.85億美元及6,700萬美元。匯控表示,中國內地一直是其發展策略的重點。期內,集團在內地新增了8個網點,可望年底前增至約100個。2009年上半年匯豐新設了2間村鎮銀行,令總數增至5間。旗下恆生銀行(00011)亦新設了2個網點,使網點擴展至36個。匯控在全球的卓越理財客戶總數現已上升至290萬戶,其中超過半數來自新興市場。

集團業績公佈內指出,由於董事會預期,國際會計界需就供股權益虧損列作衍生工具金融負債的入賬安排進行研究,並預期有關方面會修改有入賬安排,故僅將有關供股要約列作股權工具。市場部份分析員預期,匯控上半年需就供股所產生的47億美元虧損入賬,但結果上半年集團並無將其納入收益表內,集團執行董事范智廉解釋,有關項目無法公平反映集團上半年的盈利表現,故要分開處理。集團主席葛霖表示,有關會計項目對投資者帶來誤導,范智廉稱,集團對有關項目已有足夠披露,故在有關方面決定前,認為要分開處理。因此,在業績中對此有所表述。

匯控2009年上半年整體股東權益回報率為6.4%,集團主席葛霖於業績公告中表示,匯控的策略並無改變,經過金融與經濟震盪,更加突顯其現有的策略正確。他表示將堅持有關策略,並相信可在業務週期完成前,將股東權益回報率提升至15-19%的目標範圍。葛霖又指,供股資金加強匯控的實力,而旗下在內地3項最大型的策略投資的市值,自收購以來一直增長凌厲,上半年已取得82億美元增值。他又表示,隨著各國政府及央行的政策逐漸發揮作用,現時或已或即將渡過金融市場的谷底,不過經濟何時復甦,其態勢及力度仍然難以確定,在增長阻力未消除前,匯控對前景只能保持審慎看法。

匯控主席葛霖表示,上海是匯控的老家(natural home),到上海上市仍是集團的策略目標,惟現時沒有時間表,仍在與國內監管部門研究階段。對於有報導指,匯控已經就國內上市一事聘請顧問,葛霖不予評論。談及英國政府於8月初就將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業務分開一事發表咨詢報告,指出市場傾向不將兩者分開,葛霖對此表贊同,認為不分開是好事。他相信,未來的監管可能集中於個別投資活動賬目上的資本要求。至於目前管理架構,他認為合適,整個團隊出色,有能力正確管理集團的業務。集團於6月底的全職員工總數較2008年底減少5.5%至29.56萬人,其中香港人手減少3.7%至2.83萬。

至於2009年上半年對盈利有莫大貢獻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表現能否於下半年持續,主席葛霖表示,有關業務是集團的焦點業務,貢獻並非屬一次性。有關業務總監歐智華亦指,集團早於2006年已改變業務模式,令其資產負債表管理更多元化。他指,雖然未來息口趨升,可能會影響資產負債表的收入,但部份項目如現金及證券回報亦會上升,抵銷有關影響,故他認為,有關業務盈利可以持續。至7月為止,表現尚算不俗,下半年仍要視乎市場表現。葛霖承認歐洲業務面對若干挑戰,特別在於英國業務因競爭面對更大壓力,但他指集團目前發展新興市場的業務策略正確,相信由西移向東的經濟發展趨勢將會持續,甚至延至下個世紀。葛霖表示,集團的美國業務表現較預期好,減值情況亦較集團本身和分析員的預測理想,而且縮減業務的進度也令人滿意。葛霖3日在業績會上預測金融市場或許已見底,他4日指出,復甦可能是緩慢,而非強勁的,緊隨觸底而來的將是疲乏的增長。

匯控行政總裁紀勤表示,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於2009年上半年取得創紀錄的除稅前利潤63億美元,較2008年上半年增加逾一倍,比下半年更上升7倍。他指出,已發展及新興市場取得強勁的收入增長,主要由於貿易及融資市場已從較早前的低迷狀況逐漸復甦。2009年上半年的市況亦有利,至於下半年的表現則部分取決於今後會否出現轉變及相關的走勢。

他續稱,利率交易業務的業績創新高,外匯收入亦持續強勁增長,融資收入增長強勁,較2008年上半年上升17%至16億美元。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財資收入大幅增長至34億美元。環球交易銀行業務取得15億美元的收入,較2008年上半年減少7億美元。收入下跌主要受到托管資產減少及利率低企的影響,但存款結餘較2008年同期增加,抵銷了上述部分跌幅。

期內既有信貸交易、槓桿及收購融資,以及債券承保信貸風險持倉撇減7.62億美元,較2008年上、下半年顯著下降。可供出售組合內的資產抵押證券表現繼續符合預期,於2009年上半年,組合的賬面值由562億美元跌至471億美元,跌幅主要來自銷售資助企業證券及還款額。裁紀勤表示,2009年上半年集團的個人理財業務取得除稅前虧損29億美元,雖較2008年上半年的22億美元虧損額有所擴大,但較2008年下半年的虧損額152億美元(包括商譽減損100億美元)已告減少。美國匯豐融資已關閉813家消費借貸分行,令集團承擔1.56億美元的重組架構成本,數額較預期少,節省開支的進度與集團在3月時設定的目標一致。

他續指,集團期內大部分客戶均繼續履行其還款責任,而且按美元計算,拖欠率已趨平穩。貸款減值準備的增長率低於集團預期的數字,亦低於2008年年下半年的比率。上半年內,客戶取得再融資的機會減少,所以按揭組合的縮減速率放緩,但終止經營的消費融資組合中各類貸款在期內全面減少,而且自從集團於2007年首季由按揭業務開始縮減各項業務組合以來,結欠額已縮減了340億美元,或總計27%,至910億美元,包括在2009年上半年削減的90億美元。2009年上半年內,美國匯豐融資已按照避免止贖及賬項修訂計劃,修訂逾6.9萬項房地產客戶貸款的條件,所涉款額共達98億美元。在經濟情勢嚴峻下,集團的卡業務仍然在2009年上半年取得利潤。整體而言,上半年卡業務的表現比預期理想。

紀勤表示,集團為歐洲以至英國最大銀行之一,目前英國的壞賬情況仍然受控,紀勤指,集團已於較早時就貸款組合採取行動,並減少商業地產融資,較其他同業做得明顯為佳。對於北美撥備情況,紀勤表示,上半年貸款拖欠比率對比2008年下半年有所回穩,他對目前北美業務的進展表示滿意,希望有關趨勢持續。但葛霖指,失業率仍會上升,他拒絕就信貸撥備趨勢作出預測。

匯控亞太區行政總裁霆嘉治表示,期望亞太區貸款撥備可見頂。他指,國內及香港市場均受到低息環境影響表現。不過,他指,客戶數目一直有增加,撥備大幅上升,是由於2008年的基數較低所致。霍嘉治表示,雖然集團是擁有最大存款基礎的外資行之一,但在當前的利率環境下,相對優惠不多。他指出,利率下行,以及中央鼓勵本地銀行放貸提振經濟,均令貸款息差受損。他指,當借貸成本回升時,集團將會受惠。霍嘉治表示,集團至今未發現任何值得投資的目標。匯控現正將發展聚焦於中國、印度、韓國和印尼。

集團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認為,匯豐銀行上半年表現已算不錯。在雷曼迷債事件後,監管當局收緊銀行銷售複雜投資產品的過程監管,鄭海泉指,最近收到有客戶投訴產品銷售過程太長,浪費時間。他指,同業正與監管當局就事件討論,相信未來可有改善。

匯豐控股計劃2010年下旬在內地上市集資29-73億美元,不過集團表示仍未決定集資規模,上巿時間表亦有待監管機構審批。集團尚未就上巿事宜委任投資銀行。匯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仍就內地上巿一事與國內有關部門密切溝通,現時進展不錯,何時落實由內地決定。他相信,匯控在上海上市將有助加強上海成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對國家、集團和內地企業都有利。高盛證券分析員Roy Ramos在其研究報告內指出,雖然內地上巿對匯控的財務影響輕微,但作為首間內地上巿外資銀行,上巿對品牌建立、廣告及定位的效益顯著。匯控上半年年中國業務取得稅前盈利7.52億美元,占集團總稅前盈利約15%。

匯豐控股公佈業績後,股價在外圍市場造好,該股的美國預托證券(ADR)更大漲8%。鄭海泉指,年初的供股計劃對於匯控是好策略,可提高集團的資本金,以增加市場信心。現時匯控股價回升,為當日參與供股的股東帶來不錯的回報。鄭海泉表示,市場對匯控的業績反應正面,集團對股東有交待,感謝當日供股股東的支持。但他拒絕評論匯控股價何時可重新成為紅底股。至於此次業績未有計算供股賬面虧損47億美元,他認為,並不會為全年業績留下尾數,集團正研究入帳方式,而且很大機會不用入賬。他又指,集團主席葛霖親自到港主持業績會議,是要表達集團對香港及小股東的支持。

鄭海泉還指,香港息差收窄的壓力仍存在,但略有紓緩。待經濟回穩、各地政府收緊貨幣政策時,息差才有機會見底回升。他預期,由於數據反映經濟下滑速度放慢,2010年美國經濟或可曙光。受香港出口疲弱影響以及中小企經營困難令壞帳上升,匯豐銀行中期貸款減值大增。鄭海泉指,壞賬比率只是百分之一,銀行的貸款質素仍然平穩,未見轉壞;不過,難於預計減值撥備是否已見頂,要視乎經濟復甦速度。鄭海泉指,市場對財富管理的需求,有助銀行佣金收入;但在監管銷售程序時,應在客戶需求及保障投資者之間取平衡。

鄭海泉期望,集團總利潤約六成來自新興巿場。他指,現時集團在這些地區的業務已有基礎,未有大型的收購計劃。他又稱,香港及亞洲區無裁員計劃,但其他地區則要視乎當地情況而定。在內地外資銀行中擁有最多網點的匯豐控股表示,隨著內地利率下跌,內地貸款息差顯著受壓,對盈利能力構成影響。

上半年度匯豐個人理財業務取得除稅前利潤為96.28億港元,較2008年同期減少39.3%,淨利息收益及費用收益淨額分別下降17.5%及21.8%。原因是經濟萎縮繼續對業績造成影響,不過,期內的卓越理財客戶數量較2008年同期增加25.3%或16.6萬名。工商業務方面,取得除稅前利潤66.71億港元,同比跌41.9%,主因淨利息收益減少23.47億港元及貸款減值準備增加21.54億港元。其中香港淨利息收益同比少22.86億元或38.1%,反映自2008年底以來連番減息,息差收窄的影響。

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受惠於交易收益淨額大增42.4%,除稅前利潤取得169.14億港元,同比升3%;淨利息收益同比則減少8.01億港元或6.8%,原因是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初全球利率下調,影響資金管理業務。

匯豐銀行2009年上半年股東應占純利較2008年同期下降19.5%至222.95億港元,除稅前利潤下跌20.1%至305.8億港元。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2.3%,較2008年同期的26.3%有所下跌。成本效益比率為43.1%,而2008年同期則為40.9%。資產較2008年底升2.9%至4.385萬億港元。匯豐銀行2009年上半年淨息差由2008年同期2.24%收窄至1.99%,淨利息收益率則由2.37%收窄至2.04%;無成本資金淨額的貢益下跌8個基點至0.05%,在低利率環境下減少23個基點。淨利息收益同比減少12.1%至301.11億港元。期內,匯豐貸存比率處於46%水平,加上資產負債實力雄厚,在亞洲區建立了有利位置,可隨時把握經濟復甦帶來的機遇。

匯豐銀行2009年上半年貸值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的提撥淨額為64.04億港元,同比增加115%,包括在其他信貸風險的提撥淨額內的可供出售貸務證券減值準備1,700萬港元,持有到期日的投資,並沒有取得減值虧損或準備。個別評估準備的提撥額大幅增加,以致香港、印度、巴林及澳洲的提撥額均有增加,反映經濟狀況惡化,對企業客戶有不良影響。綜合評估減值準備的提撥淨額亦有增加,主因是印度的信用卡及其他無抵押貸款拖欠率持續上升及企業貸款組合的內在虧損率上升。香港的信用卡業務,亦取得較高的減值準備,相反,國內及新加坡的減值準備則略為減少,反映貸款質素良好及貸款組合縮減。

香港業務方面,淨利息收益率下跌64個基點至1.67%,利率下調,令淨息差下降67個基點至1.69%。無成本資金淨額的貢益減少23個基點。亞太其他地區業務,淨利息收益率為2.23%,同比減少5個基點,原因是區內的利率普遍下調,工商客戶將存款餘額投資於國庫券及政府債券,以取得較佳回報,其中以南韓、印度及內地尤其明顯。

附息資產平均值較2008年6月30日增加682.38億港元或2.4%,客戶貸款平均值增加62.02億港元,主要來自香港的按揭貸款增長,及計入馬來西亞匯豐銀行的貸款。

金管局同時宣佈,政府債券計劃的零售部分,金管局會委任市場參與者作為聯席安排行及配售機構,以向零售投資者發售零售政府債券。金管局計劃委任中國銀行(香港)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為聯席安排行,任期2年,負責提供不同方面有關發售事項的專業意見,包括時間安排、結構及透過配售機構等向零售投資者分銷政府債券的適當渠道。金管局發言人表示,政府在決定發行零售政府債券時將會考慮聯席安排行的意見及當前市況,並於適當時候公佈細節。金管局以特區政府代表身份,已委任12間第一市場交易商及97間認可交易商,以協助推出政府債券計劃的機構投資者部分。金管局另亦計劃代表特區政府委任2間聯席安排行,以協助安排及處理政府債券計劃下發行的零售政府債券的發售事宜。金管局發言人表示,在機構投資者部分下發行的政府債券,將以競爭性投標方式發售。

政府債券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本地債券市場進一步及可持續的發展。該計劃包含向機構投資者及零售投資者發行兩部分。金管局在這方面負責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協調在計劃下的政府債券發售事宜。

第一市場交易商委任年期2兩年,將為認可交易商提供買賣的雙向報價,從而促進政府債券二手市場的交投。第一市場交易商必須包銷任何機構投資者部分中未獲認購的政府債券。第一市場交易商可參與機構投資者部分在首次發售中的競爭性投標。第一市場交易商是根據2007年及2008年個別金融機構獲配發的外匯基金債券累計金額選出。

第一市場交易商包括:中國銀行(香港);BNP Paribas, Hong Kong;Calyon;花旗銀行;星展銀行(香港);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恆生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渣打銀行(香港);UBS AG, Hong Kong。

(馬寧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